东四十条资本 | 马慕杰 · 2020-03-10 17:56
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些企业经过洗礼,一些企业却惨遭吞噬。
“一觉醒来,公司没了。”于不少人而言,2020年的假期,越睡假越多,复工即失业。
还有一些人,尽管按时复工,但心情依旧焦灼难耐。“一周就能正常上一两天班,其他时间公司都要求员工请事假。可我还有贷款要还。”在影视领域工作的林锐颇为无奈。
“大家都说疫情过后会有报复性反弹,反正我是不信。小片带不动,大片不敢上,五一档应该赶不上了,我觉得我们要完了,时时刻刻都有关门的风险。我现在已经在找工作了。”林锐说,他现在反而希望被公司裁掉,但老板依旧在挣扎。
这场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危机,把许多企业推到了生死转折点。有些卖房卖车借钱贷款也要咬牙死撑,有些熬不住的只能关停倒闭。即使是已经积极复工的企业,也可能会面临突然关停的危险。
为了尽力活下去,向投资人求救输血通常是企业看上去相对保险的法则。然而,投资人给予的直接“现金流”形式的支持与救助实际上是一个选择性游戏。数位投资人对投中网表示,面对资金紧俏的被投企业,投资人并不会普遍地一视同仁。
这种听起来残酷的现实,几乎是机构投资者们的共识。那么,面对生死一线的被投企业,投资人会作何选择?那些煎熬着积极复工的企业,接下来又该如何持续生存?
第一批扛不住的已经倒下
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些企业经过洗礼,一些企业却惨遭吞噬。
2020年2月28日,一份来自百程旅行网文件的通知显示,该公司决定关闭公司,启动清算准备。该份《通知》提到,鉴于新冠病毒疫情的爆发,旅游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全行业处于停顿状态。百程也深受影响,资金不能维系公司继续运转。并且,由于资金紧缺,公司于3月10日先行支付员工1月的薪资,3月起不再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及发放工资。
对此,百程旅行网CEO曾松回应称,发布文件是为针对部分员工处理订单和提前找工作谋生路表达公司的态度,公司目前没有破产,也没有欠用户和供应商的钱,但需要一段时间去处理一些问题。
“行业本身已经陷入困境很长时间,疫情的出现把坚持的空间压缩了,使得原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更加复杂了。”曾松同时表示,“很长时间我都是把自己的房产抵押给银行,给企业员工发工资,已经没有力量了。”
固然,从任何意义而言,这似乎都是一个迫不得已的姿势。但摆出这种姿势的企业,百程网并不是第一家,抑或也不是最后一家。
早在2020年2月6日,成立13年的知名IT职业教育企业“兄弟连”创始人李超在自媒体平台上公开发布《兄弟连创始人给学员、员工、股东的一封信》,正式宣告企业破产。
紧接着,仅一天后即2020年2月7日,KTV“K歌之王”北京旗舰店总经理向全体员工发布内部信。信中表示,鉴于公司实际情况,经公司管理层研究决定,将于2020年2月9日与全体200多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超30%的人不通过,公司将被迫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伴随着疫情的扩散,同样的故事也正在海外市场发生着。2020年3月2日,日本神户夜光邮轮公司宣布,该公司已递交了破产申请。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继有64年历史的日本老字号观光旅馆“富士见庄”后因疫情影响宣布破产的第二家日本企业。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每一家企业都在这场疫情中接受着或大或小的考验。与此同时,在现金流危机与风险的不断发酵下,不少企业都面临着命运的转折点。甚至,有言论称,如果疫情持续时间再超过预期,在目前国内企业整体债务率偏高的背景下,将可能引发短时间内的中小企业倒闭潮。
对此,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直言,“如果疫情能够3个月内消失掉,我觉得大概会有20%的创业公司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如果持续6个月的话,我觉得50%以上的创业公司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进入胶着,可能就是全面打击了,特别是非线上业务收入的创业公司。”
放大镜下的“生死劫”:疫情或是最后一根稻草
纵然大多数中小企业都难抵抗有可能衰退于“黑天鹅”事件的命运,但最终面临关停风险的公司,或许早在这场危机爆发前,就已经暗藏疮痍。
“对于大部分倒闭的企业而言,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他们可能原本业务情况就不太好。因为疫情的原因线下业务没法开展、没有收入,又有人员、房租等硬性成本必须要支出,导致资金完全不能维系公司继续运转。一是企业自身业务的问题,另一个疫情的压力确实大,如果一个家庭破产或者负债表上的负债很多,尚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还债来修复负债表。但一家企业的负债表过于恶化,这家企业就会消失。”吴世春强调。
举例来看,事实上,作为曾受资本青睐、营收破亿的新三板公司,兄弟连在多年对赌压力与盲目投入扩张的经营困境下早已岌岌可危。李超也在公开信中直言,疫情之前的兄弟连就陷入了资金储备少、包袱重、连续亏损的状态;而K歌之王也在内部信中提到的,北京K歌之王在2019年的效益下降已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
此外,根据日本媒体报道,近两年邮轮公司受到地震、台风等影响曾频繁停航,加之燃油价格上涨,新冠疫情成为此次神户夜光邮轮公司破产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日本信用调查公司帝国资料库的数据显示,夜光邮轮的债务约为12.4亿日元。
“有很多本来就经营困难的企业,疫情只是外因,死亡的核心因素还是在于企业自己的内因。简言之,很多本来只剩一口气的企业,没有这场疫情肯定也会死亡。”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王晟对投中网表示,对于部分企业来讲,本次疫情是一种间接加速,没有疫情,这类企业也会倒掉。但对另一些企业来说,疫情是直接作用和影响它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
同时,王晟提到,企业衰亡的内因有很多方面,包括没有找到客户真正的需求,没有给客户很好的产品和服务,或者自身对现金流管理不好,效率很低,创新很差等等。总之经营不好的企业死亡,需要多在自身内部找原因,外因只是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戈壁创投合伙人胡唐骏看来,这场几乎波及到所有企业的系统性风险,只会加速淘汰本身就经营不善、生存能力较弱的企业。“除了极少数现金流紧张,或者是将现金流利用到极限的公司,绝大多数企业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影响而直接死亡。”
投资人的选择:企业自身“硬”,创始人能“扛”
面对企业的生死关头,号称与企业“相辅相成”的投资人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施以援手。换言之,当几乎所有企业都无法幸免于“疫”,投资人会投入资本去救济那些现金流短缺的被投企业,以维持后者持续生存。
“对于机构来说,保‘锅里的肉’,应该比调研新公司更为优先。”吴世春曾对投中网解释,因为有的企业受疫情影响会变得非常缺钱,要注入资金资源才能活下来,而这些公司本身可能是好公司。
然而,这种直接给予现金流的助力实际上是一个选择性游戏,投资人通常不会普遍地一视同仁。那么,在投资人眼中,什么样的企业能够顺利“重启”?那些积极复工的企业,又该如何保证持续活下去?
“每一个企业,在安全有序的情况下,一定过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工。越能够抱团取暖、越能够清醒认知、快速决断快速行动起来,多管齐下去应对危机的创业者,投资人会越认可,拿到融资的机会越多,在疫情之后也会恢复越快。”吴世春表示,创始人积极自救很重要。“不等、不靠,转型到一个新的业务,产品已经做出来了,需要一笔钱启动,那这时候我们很愿意出手;但是如果他在这里等、靠、要的话,我们就不会出手。”
如是资本董事总经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张奥平认为,目前投资机构对于企业较为关注的关键主要在于两点:第一,在疫情的环境下,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是什么。即企业会不会做一些不脱离主营业务的微创新,还是不行动、不想解决对策,天天看着现金流量表发愁;第二,企业过去的商业模式创新到底带来了多少真实的价值转换,到底实现了什么样的营收数据模型。
“对于一些商业模式和经济单元已经得到验证、本来业务经营状态非常好的企业,我们愿意给他更多的现金流支持;对于疫情发生前经营较差、业务本身也没有发展的企业,我们就不会给予太多现金流上的帮助,而是会针对如何面对疫情、如何管理现金流,如何优化目前的人力结构、如何业务转型等问题,给到建议和指导。”王晟直言,基金选择的准则是企业要自身“硬“,创始人要能“扛”。“创始人是第一责任人,要有担当,他能‘扛’,他的业务健康,我们就愿意跟他一起‘扛’。”
这几乎是每个投资人选择标准的共识。而通常,这个标准也是市场的选择。诚如王晟所言,投资人当下的责任,就是对机构的投资负责,支持优秀的创新者,同时为LP产生收益。
归根到底,企业的内在核心竞争力与创新能力是所有自救道路中最保险与实际的一条。对于挣扎求活的创业公司来说,强大的经营壁垒不仅意味着资金、资源层面的竞争优势,还意味着在任何时候都手握着市场给予的“免死金牌”。
不过,在胡唐骏看来,即使是投资人的资金支持,也只是一种“特效药”,而这种特效药对企业长期发展的担保却并不绝对。“虽然投资人会像医务工作者一样支持被投企业和创业公司,但要知道,创投机构不是十足的‘救命药’,企业还是要努力提高自身‘免疫力’。”
(经受访者要求,文中林锐为化名。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ID:DsstCapital),作者:马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