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中财经 | 叶子 · 2020-04-20 13:40
剧组停拍,影院复工不起,关键时刻还得靠“国资”救场。
4月17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天津万象城店,在迟迟等不来复工之后最终选择了告别——永久闭店。
4月16日,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拍摄相机企业GoPro表示,为了应对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公司将裁员超过20%的员工。
4月15日,刚被浑水做空的爱奇艺再陷裁员风波,各大部门裁员比例10%-50%不等,产研技术更是成为裁员重灾区。
4月14日,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5.5-6.5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出现亏损。
无论是影视制作方、娱乐设备厂商,还是院线方或平台方,病毒入侵,影视行业的整条产业链,无一幸免。Winter is coming!
公司注销、剧组停工,工钱照付
数据显示,2020年初至今,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仅2月1日至3月20日49天内,全国就有988家文娱企业注销,平均每天20家,其中还包括由著名导演英达担任法人的“北京英氏影视艺术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已经成立25年,曾拍摄过《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经典情景喜剧。
受疫情影响,影视行业从拍摄、生产制作,到发行审核、再到院线放映,全行业临时停摆突然进入“寒冬期”。首被影响到的便是“叫苦连天”的制片方——大量剧组暂停工作,不少已运作项目的前期剧本创作及后期制作都有所延缓。
横店集团副总裁徐天福曾透露,疫情期间仅横店关闭的剧组就有310个,如果算上在其他地方开机的剧组,数字将会更加庞大。而这些剧组都要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就算投资方挺过疫情,但演员是否还有档期也是问题。
事实上,剧组暂时停拍但并未解散——仍需承担已经搭建好的摄影场景费用、前期拍摄费用、停拍期间演职人员的食宿费用。这对制片方来说,无疑压力巨大。
以博纳影业正在筹备的新片《冰雪长津湖》为例,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透露,疫情发生前已经准备了9个月,本来年初就要开机,全部人马已到位,但疫情一来全部停拍,1800人的剧组滞留丹东,200人滞留天漠,期间人员的餐饮、住宿、工资,以及设备租赁等费用都需要照常,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亿元。
其实,就算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一定效果,勉强开工,影视拍摄人员相对密集,风险防控仍然非常重要。除了需要面临异常严格的剧组复工审核,拍摄过程中,由于不能戴口罩,如果演员有近距离对手戏,那也是一个“甜蜜”的麻烦,影片质量能不能保证也是问题。
线下影院转做线上卖场
在迟迟不能开业的情况下,部分影院为了自救,甚至开始了线上售卖零食、饮料、电影周边和电影卡券,解决积压卖品,清仓大甩卖。
2月14日,万达电影全面开启线上销售模式。通过微信、支付宝、外卖平台等多种渠道,针对部分卖品及衍生品,推出线上售卖订货、线下配送上门的贴心服务。2月6日,某电影博主在微博置顶了“影院卖品清库存互助”的消息,请有需求的影院留下关于卖品种类、价格、邮费等情况。甚至连哈根达斯冰淇淋也在出售之列……
广东某影院在自有渠道和微信群推出了零食、饮料、电影周边等产品售卖,都是一季度库存,但销量不到十分之一。影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是渠道问题,是需求量根本不足。本身这些都是电影搭售产品,在没有电影消费的情况下,购买量上不去。而且这些根本贴补不了影院日常设备维护、消杀方面的成本。”
3月27日,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叫停了国内影院复工工作: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而此之前,3月23日,全国超500家影院短暂复工,复工率约为4.65%。
根据复工影院数据统计,每天的防疫消毒、人工成本都在5000元左右。另外,根据全国平均水平,电影院只是租金就大约占到了电影院经营成本的15%-20%,除去租金和物业管理费用,设备每日维护和场所消杀等,都是无收入下递增的成本。
相对而言,3月23日-29日,全国票房约为20.9万元,共有9649人次观影,人均场次最高的59人,90%以上影院观影人次仅为1-2人。据猫眼数据,3月27日,在平台统计的194家影院中,有50多家影院票房0收入,80多家影院票房收入在100元以下。
横店影视董事长徐天福此前就曾表示,“公司400多家影院分布在全国各地,将近1万名员工,一个月工资就要几千万,租的商业地产租金又要几千万,损失巨大。”不得不说,即使复工,相比起其他行业,影院的复工收益也是非常的低。
一季度150亿票房损失、上市公司重创,国资救场
从2010年至今,十年间电影春节档票房从3.4亿元增长到59.1亿元,增长了超15倍。2018年开始,春节档票房进入50亿元大关。按照2019年1-3月数据,中国内地票房总额186.16亿元。多位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如果没有疫情,2020年一季度全国影院票房损失在150亿元以上。
观众2个月不进电影院,“惨状”同样出现在了院线类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上。
4月14日晚间,万达电影发布业绩预告,预计一季度亏损5.5-6.5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一季度出现亏损。相对而言,上年同期盈利4亿元。对于业绩亏损原因,万达电影表示,公司下属影院受疫情影响全部停业,同时万达影视计划春节档上映的影片未能如期上映,预告期内公司电影放映收入大幅下降。公告发布后,万达电影股价下跌18%。
需注意的,对于亏损,万达电影并不孤单。
截至目前,已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的影视类上市公司中,业绩下滑并陷入亏损的不在少数。比如:捷成股份、光线传媒业绩预减;ST中南、唐德影视、华谊兄弟、*ST东网业绩续亏;万达电影、奥飞娱乐、幸福蓝海则陷入首亏。
金逸影视,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45亿-1.6亿元;反观去年同期,公司盈利3231.03万元。
光线传媒,2020年一季度预计盈利2000万元-4000万元,同比下降56.33%-78.17%,公司原定于春节档、情人节档上映的热门影片《姜子牙》《荞麦疯长》等均已撤档,择机再上映,公司电影票房收入受到较大影响。
幸福蓝海,一季度业绩在2020年陷入首亏,预计亏损幅度为1亿元-1.05亿元。
华谊兄弟,2020年第一季度预计亏损1.38亿元至1.4亿元。对于亏损原因,公司表示,上映影片包括跨期电影《小小的愿望》《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只有芸知道》等,但公司主投主控影片缺失,电影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存在较大程度下滑;同时,电视剧方面,剧集收入较上年同期也有所减少。公告发布后,华谊兄弟股价下跌至3.21元/股,创下七年来历史新低。
北京文化,今年一季度,北京文化预计1-3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0.00万至-2000.00万,去年同期则为净亏损2712.96万元;基本每股亏损0.03元-0.04元。北京文化可说是当下中国影视行业押中爆款影片最多的公司之一,从《芳华》到《我不是药神》《战狼2》《攀登者》再到《流浪地球》,然而,2019年公司营收9.42亿,净亏损23.86亿元,同比下降832.17%。
值得一提的,据媒体调查显示,自2019年起就有多家影视公司获“国资”救场,包括华策影视、慈文传媒、当代东方、北京文化等。
2019年2月,慈文传媒实控人由个人变更为江西省人民政府,持有慈文传媒股份比例超20%;2019年11月,傅梅城等3名股东减持股份市值约9亿元,而此次减持目的便是为了引入上海双创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资料显示,上海双创具有上海国资背景
2020年2月,北京文化第一大股东由中国华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市文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意向协议》,华力控股拟向文科投资转让其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约1.09亿股,占北京文化总股本的15.16%。
新一轮票补或已在路上
不过,疫情之下,也有公司因调整内容方向而“幸免于难”,比如华策影视、芒果传媒。
芒果超媒,一季度预计净利润4.3-4.9亿元,同比增长2.9%-17.2%。可说是疫情期间的最大赢家之一。根据了解,疫情期间,芒果台自制综艺《歌手》《了不起的长城》《我家那闺女》等节目采用与其他视频平台分销,一定程度缓冲了疫情冲击。此外,疫情期间还开展了多档云录制节目,会员数激增,大幅拉升DAU增长,为后续广告业务提供了基础。
其实,近两年投资圈对于影视板块的关注正在减少,甚至“避之不及”。截至2019年10月,国内影视行业仅16起融资案例,相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下滑(去年共计79件融资案例,截至2018年10月共73例)。
如今,影视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回归冷静,尽管钱少了,但“杂草丛生”的现象却得到了一定遏制。而对于真正的内容创作者来说,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有人会问:待到疫情退后,全国影院复工,情况是否会有所好转呢?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为了鼓励观众走进影院,票补之风大行其道,最疯狂的时候甚至出现过0元看电影的盛况。按照目前形势来看,未来在复苏期,如果新电影上映,很可能会开放一段时间的票补,观众很有可能会再次买到9块9的优惠电影票。但反过来想,这对于院线类上市公司而言,或许又是一轮新的“饮鸩止渴”。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