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李勤 · 2020-07-03 20:42
IPO是一场二次淘汰
36氪从多位接触到理想汽车项目的知情人士处获悉,理想汽车即将赴美IPO,最早在7月上市,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和瑞银等。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向36氪透露,6月底的线上沟通会中,理想汽车CEO李想告诉投资机构,“理想汽车将在7月或者8月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但因为是小范围沟通阶段,募资金额还未确定。另外多位资本行业人士也向36氪证实了这一消息,“目前看,7月有点来不及,大概率是在8月上市。”
针对上述消息,理想汽车向36氪回应称:不予置评。
消息人士向36氪表示,因为特斯拉和蔚来汽车业绩趋于稳定,股价节节走高,理想汽车这样的项目也在二级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热捧,“投行在资本市场问了一圈,份额应该不愁卖。”
就在一周前的6月24日,《晚点LatePost》报道,理想汽车即将获得5.5亿美元D轮融资,美团领投5亿美元,本次融资将理想汽车估值推高至40.5亿美金。此后,有投资者在深交所平台上向理想汽车股东利欧股份求证,后者回复称:目前相关交易正在进行中。
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的二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依然达到90650辆,超出资本市场预期。国内的新造车公司领头羊蔚来汽车二季度交付量也首次过万,达到10331辆。
而理想汽车自2019年底交付以来,市场销量也表现稳定,据官方数据,6月16日,半年多时间,理想汽车首款车型理想ONE已经交付一万辆。
接触到理想汽车项目的投资人告诉36氪,“像理想汽车这样的条件,在美股和港股都能上,比较而言,在美股能拿到更高估值。”
不过,理想汽车并未采用主流的纯电动路线,而是以燃油发电机为基础的增程式技术路线,这也引发部分投资机构的困惑。有投资机构向36氪直言,“目前看不太清楚这个路线的风险性,更偏向于接触纯电动项目。”
早在今年年初,理想汽车的IPO进程已经启动。2020年1月份,路透社报道,理想汽车正在申请赴美IPO,计划募集5亿美元以上,最早将于上半年上市。
但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普遍影响到汽车公司一季度的交付量,这也拖慢了理想汽车的上市节奏。一位理想汽车投资人曾向36氪表示,至少要等二季度销量数据出来,“用这个数据去上市,估值会更好。”
2015年7月,李想创立理想汽车(原名为车和家),早期接受采访时,李想曾表示,已经创建了汽车之家这样一个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再次创业造车,是想“创建一家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
与大部分新造车公司选择纯电动技术路线不同,理想汽车的首款量产车理想ONE是一款串联式插电混动车型(增程式),在动力电池之外,还额外配置了以内燃机为基础的增程器,为驱动电机提供动力。这款车在2019年12月正式交付,定价32.8万元,定位中大型SUV。
李想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选择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原因主要包括,国内充电设施不足,增程式技术路线可以保留纯电动体验,同时解决电动车的续航焦虑问题,此外,电池成本高企也让纯电动车难以获得可观的利润空间。
不同于主流的路线选择,让理想汽车早期的融资遇到一定阻力,C轮融资前,理想汽车总融资额仅为10亿美金,是蔚来汽车上市前的单一轮次融资额。直到引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投资,这一局面明显改善。
2019年8月,理想汽车宣布,获得5.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美团创始人、CEO王兴个人出资2.85亿美元,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出资1500万美元,理想汽车投后估值29.3亿美元。时隔不到1年,美团再次以5亿美金领投理想汽车D轮融资。
不仅连续8亿美金投入理想汽车,美团1号、2号人物王兴和王慧文,也在社交媒体为理想汽车频繁站台。
理想汽车以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著称,李想自身也公开表示,用不到10亿美金融资,做到了公司经营现金流为正,这在普遍依靠融资续命的新造车行业,十分罕见。不过,理想汽车并未急于实现盈利,而是转向业务扩张。
在日前一场公开演讲中,李想披露了公司的扩张计划,主要包括:将今年的开店数量,从全年开20家,改为全年开60家店;公司原计划明年启动L4自动驾驶的研发,改为今年就启动,李想称其为10亿规模级的投入。
李想认为,未来5-10年,自动驾驶是趋势,而卖出足够多的车并获得高质量数据,是未来竞争的关键筹码,“自动驾驶是AI的竞争,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车的AI,一个是道路环境的AI,这两个全部来自于数据,AI的生产资料是数据。所以我们如何通过足够多的车,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和高质量的训练模型,这是未来自动驾驶竞争的根本。”
无论是造车本身还是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都需要大量资金长期投入,而理想汽车从D轮融资到IPO的连续资本举措,显然也是在为未来竞争储备足够多的弹药。
2014年起,涌现出上百个新能源造车项目,但进入2020年,已经出现明显的淘汰现象,博郡汽车、拜腾汽车、赛麟汽车、前途汽车、天际汽车等公司,普遍被曝出资金断裂、量产延后,乃至业务关停等情况,当下相对稳定经营的仅有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威马汽车等数家公司。而在登陆公开市场、争取多元资本渠道的二次竞争中,淘汰显然还会加速。
文章来源:36氪
作者: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