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光创投 | 北极光创投 · 2021-02-24 20:08
生产端的竞争看效率,用户端的竞争看占领用户心智的定位。
如果说这两年在2C领域里还有什么热点,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智能汽车是最热闹的赛道之一。笔者曾于2015年买了一辆Model S,2020年买了一辆理想ONE,可以说是深度的智能汽车使用者。
2013年至今,我以早期投资人的视角,亲历了行业发生的一切:Tesla的股价跌宕起伏,蔚来、理想、小鹏的迅猛发展和上市,我也有幸参与和发起了一个新智能整车项目的孵化。作为智能汽车行业的拥趸者,我觉得有必要也应该把自己的思考展现给朋友们。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锋
如何定义一辆智能汽车?
吴锋:智能汽车和非智能汽车好比iPhone和诺基亚手机,一个是数字信号手机、一个是模拟信号手机,在我看来,判断一辆车是不是真正的智能汽车,就看一点:能不能全车OTA。据笔者所知,能做到这一点的在中国目前为止不超过5家车企,2020年出货量不超过50万台。
智能汽车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和机会?
吴锋:传统汽车行业100多年没有变化,由于智能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支撑传统汽车的品牌的底蕴被迅速抽空,在所有的传统汽车品牌区间,都存在树立新汽车品牌的机会,这是一个时间跨越10年以上、市场规模超过万亿美金的赛道,是不能错过的系统性机会。我认为整个机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竞合阶段(2020-2025),在这一阶段,车还是车,竞争的最高维度是品牌;第二阶段是寡头垄断阶段,由于出现了关键的差异化用户体验(L4或L5的自动驾驶)和关键的差异化商业模式(不再是买车,而是软件或者服务),车的主要功能不再是运输。整个行业目前还是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打个比方,类比手机行业的iPhone 1 阶段。从产业链的角度上来讲,汽车的产业链远比手机的产业链要封闭得多,平台(整车)是个制高点。
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什么?
吴锋:这场变革的本质是软件的、在线的,全域数据驱动(新的智能汽车分为五个控制域),最后胜出的将不是传统车企,而是互联网基因的企业。但是在竞合阶段,还是汽车的属性,应该按照汽车的估值来确认。这场变革的特点还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消费电子化。
中国智能汽车的华为、OPPO、VIVO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企业具备这样的潜力?
吴锋:中国智能汽车的小米、OPPO一定会出现,汽车产业链走向消费电子化是非常明显的趋势,中国汽车的机会在于供应链的整合和汽车的智能交互。目前竞争的最高维度是品牌,中国新汽车品牌竞争的核心是:生产端的竞争看效率,用户端的竞争看占领用户心智的定位。
除了蔚来、小鹏、理想,现在还有没有新造车势力的机会?
吴锋:现在还处于汽车变革的早期,上述三家企业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空白点,比如15万元以下的适合农村的新能源车代步车;再比如50万以上的电动豪华车。40万以下的车竞争的核心是性价比,40万以上的车竞争的核心是品牌。未来出现新造车势力的四个关键判断因素:第一是对于汽车用户的差异化产品定义能力;第二是树立新品牌的能力;第三是融资能力,至少需要10亿美金;第四是整个团队具有整车制造的经验。其中第一和第二点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看待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企业和将来的市场地位?
吴锋:目前中国的三家企业:蔚来、理想、小鹏,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都是一级市场的“A轮”项目,但进入了二级市场的财务阶段。三家公司的本质优势是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产品,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作为first mover品牌心智的占据,他们的本质上还是车企。由于制造整车的门槛急剧下降,中国未来两到三年会出现“百车大战”,这三家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另外就是整车从本质上来讲不是个好生意,四个轮子的都不是好生意。从以上这些来看,这三家车企的估值都处于高点。
关于Tesla你想说什么?
吴锋:Tesla 本质上和造车新势力三家不是一个物种,目前很难给Tesla的企业属性有个精准的定义。可能的判断(1)车企(2)科技企业(3)能源技术基础平台,相对应的估值不同。但是目前能确定的是Tesla不是一个车企。特斯拉也不是苹果,二者的基因、气质以及公司愿景截然不同。Tesla这家企业关键看两点:电池和自动驾驶。Tesla目前来看更像一百年前的标准石油。它的定位在slogan上已经写得很清楚: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文章来源:北极光创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