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岁生物科学博士IPO,今天他的第三家公司上市

融中财经 | 潘蕾伊 · 2021-11-02 20:39

首次公开募股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落地。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21世纪末的人类的科技水平已经高度发达,科学家们在Weyland公司的支持下乘坐普罗米修斯号前往宇宙中最危险且隐秘的角落开始了对未知的星系的探索,为应对途中的危险和伤害,这架名为普罗米修斯号的飞船上就配有一台全自动手术机器人,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快速治愈和恢复。

这预示了全自动手术机器人的前景。在现实中,相关行业的发展在近几年突飞猛进。就在今日,此领域的有关公司附属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分拆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拉开了手术机器人发展的大幕。

上市首日,低开7.87%报39.8港元,市值379.36亿港元。IPO定价43.2港元,净筹14.574亿港元。公司拟发行3620万股H股,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香港发售,另有最多15%超额配股权。

微创医疗机器人成立于2015年,是港股上市公司微创医疗(00853.HK)的附属公司,致力于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手术机器人,以协助外科医生完成复杂的外科手术。公司的三款旗舰产品 , 即图迈、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 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01第三家“微创系”上市,机构争当基石投资人

提到微创机器人,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的母公司微创医疗,他的创始人常兆华虽已57岁,但依然是个敢于以梦为马的医疗创始人。

常兆华热衷于收集新技术,根本不能控制自己。心血管介入、心律管理、骨科、大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电生理、神经介入、内分泌治疗及生命科技、康复护理、医疗机器人、辅助生殖、眼科、医美、医疗机器人、人工心脏、脑科学……他恨不能集齐所有医疗器械前沿赛道。

此外,他也是一个敢于走出舒适圈且勇于创新的企业家。1998年,生物科学系博士常兆华辞掉了美国上市公司副总裁的职位,回到上海创立了微创医疗,如今微创医疗已经成为了跨国的医疗器械公司。

常兆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到:“原来我在美国的时候,担任上市公司副总裁,出门都是司机开加长豪华轿车接送。还会有人专门乘飞机赶去听我的演讲,排队等着跟我握手。刚到张江,确实很有落差。那时候,这里一片荒凉,都是农田,别说地铁了,连公交站都没有。晚上加完班,出租车也叫不到,只能睡在实验室的水泥地上,第二天再回家。”

如今微创医疗已经成为了跨国的医疗器械公司。同时,微创孵化的心脉医疗也已于2019年登陆了科创板。被视为微创医疗最赚钱的子公司的微创机器人现作为“微创系”的第三家上市公司也登陆了港交所。除此之外,微创之后还有微创电生理、微创神通等孵化项目准备破壳而出。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微创机器人的执行董事兼总裁为何超博士,36岁,他同时也是整个董事、监事及高管理层中最最年轻的一员,他在研发手术机器人方面已经拥有超过14年的经验。

何超是威高妙手机器人之父王树新(天大副校长)曾经的博士生。何超很年轻,也很能干,进入微创也没几年,但贡献非常大。反过来,微创也赋予其不菲的股份,上市后也将拥有几十亿市值的身家。

何超于2015年5月加入微创集团担任总经理,并自2020年12月起担任总裁,主要负责微创机器人的业务经营。何超同时也担任微创集团多个董事及管理层职务,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担任上海微创(医疗器械制造商,为微创医疗的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资深总监,主要负责手术机器人研发及项目管理。

何超同时也是中国医用机器人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首届专家组的成员,以及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的上海微创手术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于2007年7月毕业于中国合肥工业大学,获得机械和电子学士学位,并于2014年1月毕业于中国天津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在天津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何超博士于2011–2012学年在美国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担任访问学者。

招股书还显示,股东方面,母公司微创医疗为最大股东,最大的外部股东是高瓴资本。从A轮、B轮到基石,高瓴创投连续3轮支持微创机器人。手术机器人也是高瓴重点布局的领域。据统计,高瓴创投在这一领域的投资包括键嘉机器人、微创医疗机器人、唯迈医疗和远也科技、德美医疗等机器人相关项目,覆盖了关节、腔镜、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康复等多个领域。高瓴是投资医疗机器人数量和领域最多的投资机构。

手术机器人主要作用为两大点,辅助诊断和术前规划。高瓴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布局了键嘉机器人和微创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是未来十年改变医生手术方式的重要工具。医生的培养非常艰难,通常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培养一位医生,但外科医生黄金手术年又很短,患者需求又很大,中间产生了巨大刚需。此外,微创手术虽然能让病人获益,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且因术中要吃射线而会损伤医生健康。手术机器人可以让医生职业生涯延长,治疗更多患者,同时保证医者健康不受损伤,缓解医患矛盾,满足患者需求。

除了高瓴资本持股7.6%为其最大股东外,微创机器人的基石投资人阵容也相对豪华,CPE源峰、远翼、凯利易方资本及贝霖投资赫然在列。

微创机器人是次IPO引入 7名基石投资者,其中高瓴认购1500万美元、Aspex认购2000万美元、礼来认购1500万美元、雪湖资本认购1500万美元、Yorkool认购1500万美元、科技基金CloudAlpha认购1000万美元、Artisan认购500万美元,合共认购 9500万美元的发售股份。

02净亏损不断扩大,研发费用持续“烧钱”

虽然微创机器人拥有着豪华的基石投资人阵容且管理层也是出类拔萃的行业人才,但是该公司目前还尚未盈利。

图片来源于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微创医疗机器人净亏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公司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 , 净亏损分别达到 6980.1 万元、2.09 亿元 , 以及 2.42 亿元。

除了亏损在持续加大外,微创机器人在相关研发费用上在持续烧钱,2019 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 , 研发成本分别达到6188.1万元、1.35亿元以及 1.6亿元。换而言之 , 微创医疗机器人处在大量投钱研发的状态。

虽然研发成本在上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研发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经营总开支额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分别为85.3%、82.1%及70.45%

微创医疗表示,研发对于我们的业务增长及营运成功至关重要,公司亦与国内外顶级医院、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进行研究项目,已领导或参与14个国家级及省级研究项目。公司预期,未来研发成本将随着未來在研发品的研发活动增加而增加。

除了研发费用成本的上升外,微创医疗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大幅提升,可见公司早就在为商业化做准备。从 2020 年底的 3871 万元提升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的 8784 万元。对此,微创机器人在招股文件中表示首次公开募股所得资金将主要用于核心产品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落地。

对于募资用途,微创医疗计划约35%用于公司的核心产品图迈;约21%用于公司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约19%将用于公司其他候选产品;约5%将用于扩建公司的产能及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约10%将用于通过引进授权、收购、股权投资或合组合资企业的方式取得创新的机器人技术及产品扩张公司的产品组合;余款将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03中国市场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渗透率低

事实上,手术机器人并非真是机器人给病患做手术。

手术机器人是一种精密的医疗设备,借助微创伤手术及相关基础技术的发展而发明。手术机器人被用于在狭小的手术部位实现人类能力范围以外的精準手术器械操控。手术机器人通常由手术控制台、配备机械臂的手术车及视像系统组成。外科医生坐在手术控制台,观看由放置在患者体内腔镜传输的手术部位三维影像,并操控机械臂的移动,以及该机械臂附带的手术器械及腔镜。机械臂模拟人类的手臂,为外科医生提供一系列模拟人体手腕的动作,同时过滤人手本身的震颤。

手术机器人的历史开始于1985年创建的PUMA 560,该机器人可更精准地进行神经外科活检。于2000年,Intuitive Surgical Inc.开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获FDA批准。该系统最初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并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心脏瓣膜修復及妇科手术。达芬奇手术系统经过几代升级后,目前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腔镜手术机器人。除腔镜外,其他术式的手术机器人于2010年代开始迅速涌现,如脊柱、关节置换及泛血管手术的手术机器人。未来,随著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5G通讯的进步,手术机器人有望扩展到更多的外科专业并实现更高的手术精准度、灵敏度及智能远程控制。此外,涵盖多个外科专业且针对外科医生的需求量身定制的手术机器人将处于更有利位置,可抢占更高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為22.6%。预期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并可能於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复合年增长率為26.2%。

行业前景方面,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招股说明书提到,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6%。预期将快速增长并可能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自2020年起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2%。微创医疗机器人作为行业龙头,有望持续受益于行业高增长。

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去年年底,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渗透率分别仅为0.5%及0.1%,而美国对应的渗透率分别13.3%及7.6%。与后者相比,国内的渗透率明显仍处于较低程度。

低渗透率的原因可归结为三个方面:首先,手术机器人具备高技术门槛、高客户门槛以及高壁垒等特点,国内大部分手术机器人技术主要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从技术到产品,再到成熟化落地应用需要较长的周期做验证、迭代与完善,同时还需要多项行业认证,才能实现落地应用。

2020年7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於调整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据此,2018年至2020年间计划向中国医疗机构销售合共225台腔镜手术机器人。

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425.3百万美元。预期手术机器人市场将以44.3%的复合年增长率快速增长,2026年达到3,840.2百万美元。2020年,中国进行的腔镜手术及关节置换手术数量分别為9.0百万例及1.0百万例,如果在机器人辅助下进行此类手术,则潜在的患者群体将很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作者:潘蕾伊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厦门人才企业榜暨“创道至简”创投领袖高峰论坛

  •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日报社
  • 厦门
  • 2024-11-24

亚洲化妆品创新峰会暨国货百年化妆品陈列展

  • 上海书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
  •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