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星球 | 永恩 · 2021-01-14 19:39
机遇与危机并存。
“不夸张地说,滴滴的团队没有一天是平静的,滴滴的董事会没有超过一个礼拜是平静的。”这是滴滴出行早期投资人王刚在接受采访时说出的真实感受。
的确,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滴滴先后经历了网约车大战、补贴大战、顺风车危机、持续亏损等各种问题。
伴随着质疑声,滴滴迎来了成立的第九个年头。几天前,据《晚点 LatePost》消息,滴滴计划于 2021年上市,上市地或将选择港交所,目标估值约为600-800亿美元,正与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在内的投行接洽。
对于此次传出的上市消息,虽然截至目前滴滴方面暂未予以回应,但这只出行领域超级独角兽已市场份额接近“垄断”,登陆资本市场只是迟早的事。
三年,估值少了三分之一
事实上,本次上市新闻已经是滴滴近年来第五次被传上市了。2015年、2016年、2018年和2020年,滴滴几乎保持每隔一段时间就“被上市”一次的节奏。网友戏称其为“永不上市新三家,华为滴滴老干妈”。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的估值在这些年里产生的波动幅度,远比上市传闻次数要多。
2016年8月1日,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至此滴滴以超9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网约车市场绝对的老大,当时估值约870亿美元。2017年滴滴获得软银80亿美元投资时,国际一线投行就预计滴滴保守估值1200亿美元以上。2018年坊间传闻滴滴正筹备美股上市,估值为700-800亿美元。2019年Uber上市时,间接披露滴滴估值已经降低至516亿美元。2020年7月,《财新》报道称滴滴已与投行进行接触,IPO最快将在年内完成,上市地点为香港,目标估值超过6000亿港元(约773亿美元)。
几年时间,滴滴估值经历“深V”打折,从最高点的1200亿美元到最新的600-800亿美元,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虽然官方否认这一数据,但是之前的现金牛“顺风车”下线后,滴滴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是不争的事实,连带盈利能力和估值也经历了一番考验。
亏损500亿,跨不过合规难题
据企查查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滴滴所在的母公司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中,创始人程维占有49.19%的股权,天使投资人王刚持股48.23%,首席技术官兼自动驾驶新公司CEO张博持有1.55%,联合创始人吴睿持股0.72%,另一高管陈汀持股0.31%。如若滴滴顺利上市,几位大股东有可能直接晋升到百亿美金身家。
图片来源:企查查
另一方面,成立至今滴滴出行已经进行了21次融资,融资总额超200亿美元,投资人包括软银中国、金沙江创投、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和苹果、丰田、腾讯、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知名企业。
粗略估算,滴滴出行的投资人(机构)超过41个,其中很多是陪跑多年也加注多轮的老股东。 上市,无疑是滴滴出行能拿出的最好回馈方式,毕竟以滴滴现在的体量和业务足够拿到更高的估值和溢价,相应的,各位投资人也有望成功退出。
滴滴为什么融了这么多钱、融了这么多轮?主要是因为滴滴一直处在烧钱的路上,前期烧钱“打仗”,后期烧钱扩张。
2019年2月,滴滴创始人及董事长程维在内部信中表示,2012-2018年,公司从未盈利,6年累计亏损390亿元。相关统计也显示,截至2019年底,7年里滴滴累计亏损超过了500亿。
好消息是,2020年5月初滴滴总裁柳青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滴滴的核心业务也就是网约车业务已经盈利,或者说有些薄利了。
但核心业务盈利并不代表滴滴整体实现了盈利。进入2020年以来滴滴启动了新的“扩张模式”,2月底上线新品牌花小猪,3月在郑州、上海、深圳等21座城市上线跑腿服务,6月“橙心优选”开始在成都试运营社区团购,9月出租车业务升级为“快的新出租”,年底又发布定制网约车D1,一系列动作下来,恐怕赚的钱又要补贴进新的业务里了。
除了亏损的问题,合规也是一直悬在滴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5年5月6日监管侧第一次提出明确的监管信号,时任交通部部长杨传堂在讲话中第一次提到,要规范移动互联网约车服务。有意思的是,在杨传堂讲话的第二天,滴滴快车正式上线了。
之后政策导向开始趋紧,2015年10月10日,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网络预约出租车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其中对网约车提出了多项运营条件。2016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刊发,将征求意见稿中反对声音较大的十七条规定进行了调整,并设置了两年的执行缓冲期。
不同地域的监管意见,也在滴滴网约车身上存在着分歧,比如在上海,一方面交管部门对网约车进行严抓,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在和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展开合作。
对滴滴来说,每次政策的出台影响都十分巨大,毕竟滴滴的盘子很大,任何新规落实到滴滴身上都可能带来严重的“阵痛”。
当滴滴还在努力调整业务模式、积极拥抱监管时,一场几乎致命的危机来临。2018年5月5日晚,郑州空姐李明珠乘坐滴滴顺风车惨遭司机杀害。8月24日,乐清女孩赵培辰乘坐滴滴顺风车前往永嘉途中,遭司机奸杀。两起命案相继发生,把滴滴出行及旗下的顺风车业务推上风口浪尖,其运营理念与管理方式遭到舆论诟病。
2018年8月26日下午,交通运输部联合公安部以及北京市、天津市交通运输、公安部门,对滴滴公司开展联合约谈,责令其立即对顺风车业务进行全面整改,加快推进合规化进程,严守安全底线。
年底,滴滴进行了一次组织架构调整,对公司内部主要部门进行了整合。同时还进行了人员调整,任命集团安全事务部负责人王欣为首席出行安全官(Chief Safety Officer);任命集团信息安全部负责人卜峥为首席信息安全官(Chief Security Officer)。地方事务部设置应急处置部和地方公安及应急管理联络部,任命杨嘉成为负责人,向地方事务部负责人庞基敏汇报。任命李波为重特大突发事件处置负责人,向王欣汇报。
在这次调整中,滴滴一次性设立了3位CXO,涉及安全的就有两位。除此之外,滴滴还从国家安监总局、刑警队招聘了多位核心骨干,负责滴滴安全体系的全方位升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安全事件出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滴滴高管的桌子上都有一本“犯罪心理学”书籍,希望从这里找到威慑犯罪分子的方式。后来,滴滴在司机端上线了录音功能、对部分地区的车辆加装了录像设备,乘客端上线了紧急联系人和一键报警功能,同时鼓励乘客对行程进行分享,才逐渐挽回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去年春季,CEO程维在公司战略会上公布了未来3年的战略目标,还是将安全放在首位。这个目标在公司内部命名为“0188”:0重大安全事故,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全出行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滴滴多条业务线一齐发力,其中四轮车承担其中5000万单,两轮车和国际化分别为4000万和1000余万单。据了解,滴滴网约车(含花小猪)实现了同比近30%的增长,日订单超3000万;青桔单车11月峰值突破2300万;国际化日订单超500万。2020年初,滴滴每月服务用户3亿人,10月已达4亿。
这一系列动作都能看出,滴滴想尽快给一级市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对标Uber,前景可期
在中国,滴滴是一家奇葩的公司,因为它是BAT大佬们唯一共同投资的公司。
但是这个局面是怎么产生的?其实是因为当初网约车补贴大战烧钱实在是太过离谱,导致连中国顶级富豪都烧不下去了,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但是妥协之后,滴滴的身份其实也很尴尬。目前各路大佬对于滴滴的困局都保持笑而不语,这是典型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形势。
虽然滴滴此次上市的具体细节还未公布,但从传言透露出所选的时间和地点也非常值得关注。
从时间上来看,虽然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不少冲击,但是资本市场整体向好。国内资本制度改革也取得丰硕成果。早些时候,国内另一家互联网出行公司嘀嗒出行已经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准备在香港上市。虽然其在顺风车业务方面处于行业龙头,但总体体量较滴滴而言还是较小,这也给了滴滴上市提供了充足想象力。
图片来源:同花顺
另一方面,参考Uber过去一年的股价表现可以看出共享出行正在被资本认可。2020年第一个交易日Uber报收31.37美元/股,而2021年的第一个交易日Uber收盘价51.14美元,一年里每股涨了近20美元,涨幅超过60%。
基于以上这些因素,滴滴选择2021年上市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从地点上来看,滴滴选择港股也有自己的考量。近两年港股上市新规实施,已有超过110家新经济登陆港股市场,包括阿里、网易、京东等都也先后回归港股,不但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融资平台,还享受到了巨大的估值回报。
此外,滴滴还在尽力完满属于自己的新故事。比如,程维提出将小桔车服、自动驾驶、智慧交通、金融等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小桔车服业务包括小桔有车、小桔加油、小桔养车及分时租赁,滴滴金融可以提供贷款、理财、车险意外险等服务,这些都将是滴滴未来在汽车后市场获得现金流的业务。但现在这些服务仅在滴滴体系内运行,外界的影响力相对较小。
“橙心优选”虽然可以带来稳定、高频的用户和流量,但是面对阿里、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挑起的补贴大战,滴滴能否撑到最后还不得而知。
总结
昔日同为TMD小巨头的美团市值已突破2200亿美元,而滴滴出行的估值还在600-800亿美元上下波动,滴滴管理层为了不掉队推出一系列新业务,但是下沉市场打车红包要继续发、卖菜补贴拉新也要做,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上市筹资显然迫在眉睫,只不过2021年被认为是互联网“反垄断”元年,这个背景下滴滴能安稳上市吗?
文章来源:资本星球
作者:永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