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 张继文 · 2021-03-08 19:17
80后科学家。现在,这一群人正陆续奔赴IPO敲钟舞台。
一旦奥比中光成功上市,黄源浩将会是又一位登上IPO敲钟舞台的80后科学家。
80后科学家掌舵,又一家硬科技独角兽正在冲刺IPO。
投资界获悉,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比中光”)的上市工作有了新进展。目前,中信建投正在继续奥比中光的IPO辅导工作,上市地点已确定为科创板。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独角兽背后是一位来自广东潮州的80后科学家。2013年,黄源浩辞去在国外稳定的工作,回国创办奥比中光。时至今日,奥比中光成长为估值130亿人民币的独角兽。作为奥比中光的掌舵者,黄源浩有望成为又一位实现财富自由的科研工作者。
当然,黄源浩并非个案。成功上市的寒武纪、已经提交招股书的云从科技以及正在规划IPO的第四范式,这些硬科技公司背后的创始人均有一个共同身份:80后科学家。现在,这一群人正陆续奔赴IPO敲钟舞台。
北大学霸回国创业,打破国外垄断,做出一只独角兽
奥比中光的背后,是一个80后科学家回国创业的故事。
1980年,黄源浩出生于广东潮州。2002年,他从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本科毕业,又先后在中国香港、加拿大、新加坡求学深造,辗转于多个国际顶尖研究所。期间,黄源浩研究了光学领域10个左右的细分学科,成为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的专家之一。
但是,黄源浩发现中国的科研人员在国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一位美国研究员的年薪是50万美元,中国研究员只能拿30万美元。”黄源浩曾回忆。从那时起,他的心底便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013年,黄源浩离开全球光学测量最顶尖实验室,回国创业。2013年1月,他在深圳成立“奥比中光”,开始了3D传感技术的研发工作。
起初,奥比中光的主攻方向是工业用3D传感。但黄源浩很快发现,工业级的市场规模比较小,很难成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于是他们把研发方向确定在消费级3D传感上。
2013年底,苹果收购了最早的3D摄像头以色列Primesense公司,这让黄源浩更有信心主攻商用3D传感。“当时转向的决心很大,现在回过头看,这是公司的巨大转折点,创业方向就是在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事后黄源浩不禁感叹道。
那些年,黄源浩带领着奥比中光埋头苦干。他和他的团队一边搞研发,一边跑市场。在技术攻关最繁重的时候,他们的工作时间从“996”变成了“007”,都是高强度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奥比中光研发出我国首颗3D感知芯片,并正式量产消费级3D传感摄像头,一举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的垄断,成为全亚洲首家、全球第四家具有深度计算级别芯片量产能力的厂商。
此后,奥比中光渐渐打出知名度。2018年,奥比中光的3D结构光摄像头模组成功嵌入了OPPO发布的新款手机Find X。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00家以上公司使用奥比中光3D传感摄像头进行各类开发,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无人零售、AI智慧客厅、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工业4.0等多领域。
2020年底,这只独角兽开始筹备IPO。2020年11月,奥比中光同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上市;今年2月10日,因奥比中光发展战略调整,奥比中光与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终止协议,而作为主要辅导机构的中信建投继续推进辅导工作。
3D 摄像头技术门槛高,产业链复杂,量产难度大。即便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奥比中光也清楚地知道这一难度。再加上,眼下进入注册制时代,IPO现场检查风暴来临,这家独角兽企业的上市进程也充满了一些不确定性。
老同学成为天使投资人,一度账面资金吃紧,现估值或超100亿元
一路走来,奥比中光离不开一众VC/PE的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奥比中光经历了至少6轮融资,获得弘德投资、仁智资本、赛富投资基金、华大恒通、广发信德、金石投资、联发科、松禾资本、天狼星资本、蚂蚁集团、洪泰基金等机构的投资。
2012年,一直对黄源浩的研究十分感兴趣的高中同学来看望他,了解到光学领域的应用蓝图和商业价值后,老同学兴奋地告诉他:“我要当你的天使投资人。”
拿着这笔资金,黄源浩开启了创业生涯。很快,奥比中光便面临着资金短缺的情况。当时,黄源浩拿到的天使投资已经所剩不多,而A轮融资还没有到位。“要做好3D传感器,一定要做自己的芯片,但做芯片很烧钱。当时几百万元的投入对我们来说不堪重负,账上的钱只够不到三个月的工资,压力非常大。”黄源浩曾这样回忆着那段艰苦时光。
幸运的是,2014年奥比中光斩获孔雀计划第一名,并获得深圳市政府的资助。随即,黄源浩将这笔资金用于第一条产线的建设;2015年,奥比中光研发的3D传感摄像头正式量产。
随后,奥比中光开始受到投资方追捧。2015年,奥比中光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弘德投资;2016年,奥比中光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仁智资本、赛富投资基金、华大恒通、广发信德、金石投资、联发科等;2018年,赛富亚洲、松禾资本等相继投资,奥比中光完成C轮融资。
奥比中光的崛起,很快引起了阿里旗下蚂蚁集团的注意。彼时,蚂蚁集团正在探索新一代支付手段,实验室里研究过虹膜、声纹等一系列识别技术。直到扫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蚂蚁集团看到这种新型支付手段的大规模推广可能性。在市场上搜罗了一圈之后,蚂蚁集团找到了奥比中光。
2018年5月,奥比中光完成了一笔重磅融资——获得了由蚂蚁集团领投,赛富投资、松禾资本、天狼星资本以及仁智资本等老股东跟投的超2亿美元D轮融资。此轮融资完成后,蚂蚁集团成为奥比中光的重要股东和合作伙伴。与此同时,奥比中光也成功跻身独角兽行列。
8年时间,奥比中光成长为中国人工智能3D视觉头部企业。根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的2019年独角兽榜单,奥比中光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约合130亿人民币)。正如奥比中光创始人黄源浩所言:“创办奥比中光的过程,正如西天取经一般,不断地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将取得真经。”
现在,80后科学家们排队敲钟,一批科学家富豪诞生
一旦奥比中光成功上市,黄源浩将会是又一位登上IPO敲钟舞台的80后科学家。
过去一年,不少80后科学家创办的企业纷纷上市或即将上市。典型代表之一是寒武纪背后的陈氏兄弟。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与哥哥陈云霁是一对学霸兄弟。1983年出生的陈云霁,14岁入读中科大少年班,19岁转入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24岁便取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而1985年出生的陈天石,大学所读的也是中科大少年班,并拿到了计算机博士学位,随后便担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及博士生导师。
毕业后,他们联合团队创立了寒武纪科技,专注AI芯片的研发。2015年,他们仅 20人的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款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去年,寒武纪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最新市值超600亿,按照陈天石持股比例33.19%,这位80后科学家的当日身家超200亿。
这并非个例。眼下一批80后科学家正奔赴IPO敲钟舞台。2020年12月,云从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为科创板又一家公开招股的AI公司。有趣的是,云从科技背后掌舵人也是一位80后科学家。
1981年出生的周曦是典型的理工男,本科和硕士都在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度过。而后,周曦去了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师从“计算机视觉之父”黄煦涛教授。2011年,周曦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脸识别的领军人才,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被誉为天才计算机科学家的周曦博士曾带领团队7次获得世界人工智能识别大赛冠军,并将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人脸识别技术带到世界第一梯队。34岁那年,他选择创业,从实验室走出来转战商场。时至今日,这位80后创始人有望坐拥一家上市公司。
而曾是百度最年轻的高级科学家戴文渊,是AI独角兽第四范式的创始人,这家公司不久前完成了Pre-IPO轮融资,也正在筹备走向资本市场。戴文渊曾公开表示:“现在科创板有非常开放、灵活的机制,所以第四范式也在积极探索科创板的上市机会。”曾有消息传出,第四范式计划今年第一季度提交上市申请。
这是中国创投圈多年来罕见的一幕:一批80后科学家正以创始人的身份登陆或正在走向IPO敲钟舞台。未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富豪诞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投资界”(ID:pedaily2012)
作者:张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