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 马慕杰 · 2020-07-20 19:53
截至目前,元禾原点在硬科技领域已投出了数家头部公司,包括寒武纪、云从科技、江苏北人、天准科技等等,共有3家科创板上市,实现部分退出。
2020年6月2日,寒武纪IPO首发过会这天,乐金鑫的微信都要“炸”掉了。
相熟的不相熟的,几乎每个人都在通过各式各样的微信语言对他表示恭喜。没错,从任何意义上,此时的乐金鑫理应满心欢喜,就算欢呼雀跃也毫不为过。毕竟,作为元禾原点的合伙人,乐金鑫是国内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最早的投资人与陪跑者,有充分的理由以任何形式来表达喜悦。
但乐金鑫并没有这种情绪,用他自己的话说,心里面一点波澜都没有,他的朋友圈也没有发任何一篇寒武纪过会的文章,这对于任何一个投资人来说似乎都可以称得上是“反常”之举。反倒,在过会当天,乐金鑫在其与寒武纪团队的小群里发了一句:“我们又往前走了一小步,但也真的只是一小步。”
之所以有这种异常平静的状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乐金鑫早已对所投项目的发展如数家珍。更底层的逻辑或许是,基于行业经验与产业积累,元禾原点对出手的每个硬科技项目的未来都十足自信。
这份自信并非空穴来风。从投资的角度,作为长期深耕于早期投资的机构,元禾原点在深刻理解创始人团队的同时,对项目未来所面临的每一步风险都有充分的预估与把控。
“天使投资人的同理心和情怀最贴近于公司团队。不管于机构还是被投公司,早期投融资只是实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乐金鑫对投中网表示。
据悉,除了寒武纪之外,元禾原点今年还有一个独角兽项目上会。截至目前,元禾原点在硬科技领域已投出了数家头部公司,包括寒武纪、云从科技、江苏北人、天准科技等等,共有3家科创板上市,实现部分退出。
人工智能爆发前夜踩准赛道,押注寒武纪等于投资“确定性”
某种程度上,在寒武纪这个案子上,元禾原点的出手几乎刷新了普遍意义上天使投资人的认知。
再明显不过的是寒武纪高达5亿元的天使轮估值。从任何角度,这个估值在企业天使轮时期都是难以想象的数字。直到如今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仍有不少人质疑:为什么这个公司刚出来时的天使轮估值就将近5亿?
作为看起来并不常态的现象,这同时也是一个合理的质疑。即使在元禾原点内部,也曾发出过类似的疑问。
“英伟达5个亿贵不贵%3F”这是乐金鑫彼时在元禾原点投决会上给出的答案。在乐金鑫看来,英伟达的GPU提前占领了图像处理时代的风口,在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必然会有一款专用的人工智能加速芯片伴随人工智能时代应运而生。而寒武纪所专注的人工智能芯片恰恰可撼动GPU的统治地位,甚至超越英伟达,成为新一代智能运算平台的最佳选手。
事实上,乐金鑫对于寒武纪的信心与笃定并不是一时的“赌徒”心态。或者可以说,押注寒武纪更像是出于某种确定性的投资。这是因为,在投资寒武纪之前,元禾原点就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推理工作。
2015年前后,当国内大部分基金都沉浸在O2O、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时,元禾原点已在科技领域早有深耕。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产业又进一步受到国家政策性的引导与投入。基于多年的产业经验积累,这个时点上,集成电路赛道基本就成为元禾原点顺理成章的投向选择。
回归到寒武纪这个项目上,虽然其技术表象是集成电路,但核心实现的其实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是实实在在确定性的机会。换句话说,投资寒武纪,正是元禾原点提前布局未来人工智能浪潮的一个重要窗口。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赋能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当时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都在遍地开花,虽然都不太成熟。这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清楚到底哪个场景会引爆,唯一确定的就是,无论是哪个爆发的应用场景,都需要大脑一样的计算力资源的支撑。这种情况下,站在产业链的顶端去押注人工智能芯片就是很简单的选择。”乐金鑫解释称,恰恰,芯片又是技术含量与门槛最高的赛道,而这个领域的优秀玩家非寒武纪莫属。
当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乐金鑫与元禾原点的独到眼光。据悉,元禾原点投资寒武纪一年后,寒武纪的估值翻了十几倍,迅速成为了一家AI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紧扣产业链+行研驱动,巩固先发者优势
众所周知,不同于PE投资,VC更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意。但在硬科技投资上,深耕早期投资的元禾原点却更擅长捕捉那份稳健的“确定性”。
而这一切,源于元禾原点在偏科技领域投资中一直秉持的原则——行研先行。
据悉,元禾原点内部每年都会有两次行业研究会。在行研阶段,元禾原点的每个一线业务人员都会在合伙人的指导下对基金关注领域的产业方向与未来趋势进行研究和预判。正是在行业研究的过程中,元禾原点会及时并动态地跟踪新兴技术的真实发展现状与前沿趋向,以确保投资判断的敏锐度,不盲目空追风口。
“技术的更迭是动态的过程,有些技术可能会走向消亡,而有些曾经被资本追逐的技术虽然在某个时间段会逐渐淡出,但不排除未来某个时间又回到产业化的视野。”乐金鑫强调,只有在相关科技领域里长期积累跟踪,才能在出手时理性且坚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硬科技领域占据主流的投资时代,行研几乎是每家投资机构都会重点投入的工作,行研先行的投资策略也基本是所有硬科技基金都会对外宣称的机构壁垒或核心竞争力。那么,元禾原点的行业研究又有哪些不同?
这其中的奥义或许在于元禾原点团队更长期的行业沉淀以及构建出的更明确的产业生态圈。据悉,乐金鑫已经在硬科技投资领域工作了近10年时间,也曾在多家美资世界500强企业从事生产运营及市场管理工作,在智能硬件、先进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拥有广泛的人脉和行业经验。
“一方面是我们积累下来的庞大项目库与项目案例,每一个项目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以产业链为抓手的完整的产业资源。这两方面组合成了元禾原点行业研究的主心骨。”在乐金鑫看来,元禾原点的行研是真正充满灵魂的行研,加之基金长期积累了无数经验,在行业判断上可不断推陈出新,这极大增强了元禾原点在科技领域投资的先发优势。
而这种“有血有肉”的行业研究反应至投资端,就构成了一套体系化的投资方法论,即乐金鑫口中的“填空题”。实际上,这道“填空题”不仅是元禾原点判断项目的利器,也是元禾原点在与其他机构在争夺项目时最有效的竞争力。
“凭借行业研究下的投资方法论,我们早已规划好了基金在硬科技领域的投资版图。在投项目时,我们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解释什么,只要把这个版图摆在项目面前,项目方就会立刻感同身受。因为在我们的投资框架中,不光有该项目的位置,还有其产业链上下游。这其实是一个很强大的说服力。”乐金鑫称。
正是基于这样的产业积淀和因此而来的出色投资业绩,元禾原点在近期CB Insights “全球新兴科技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榜单”评选中强势上榜。
深挖技术概念的“外延性”,新基建投资要学会“抱团取暖”
要说2020年在技术投资领域的最大热点,大概非“新基建”莫属。这个承载着时代烙印的热词,甚至直接宣告了未来科技端的投资机遇与发展动能。
然而,很多时候,一个新生概念的横空出世在成为下一个发展的风向标的同时,也会在前期不确定的呈现形态上暗藏风险。比如,一旦新基建概念被市场或资本盲目追从,可能会诱发新的泡沫化趋势。
因此,要想在“新基建”这个大蛋糕里入局分羹,前提一定是要透彻了解新基建的真正覆盖场景。
“硬科技投资其实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因为技术而技术。有时候,当投资人的着眼点只在技术上时,很可能会踩空,即这个技术的商业价值没有太多想象空间。”乐金鑫提到,VC的使命是为LP赚取超额收益,核心技术变现才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要素。
而在这个条件下,投资人在出手硬科技企业之前,基本有两个判定标准:第一层是核心技术,第二层是基于技术上面形成的产品或者服务。
由于新基建也叫“科技基建”,自然也逃不出硬科技赛道的投资逻辑。在乐金鑫眼中,新基建的主题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一条基础的“修路”过程,即基础设施的搭建。这个逻辑下,一些可率先实现应用的基建设施便迎来了新一轮投资机会,比如电网、5G等等。
“我们投这些技术之前,会沿着技术商业化的成熟度重点判断技术概念的外延性与被服务化的程度。这样一来,不仅可保证基金下注的项目更加稳健,所投项目承载的想象空间也会更大。”乐金鑫表示,如果技术没有外延的路径,则就不具有当下被投资的可能。
不过,对于任何热潮都有可能引起的泡沫化现象,乐金鑫的观点则趋于辩证。在他看来,尤其是硬科技赛道,适当的泡沫反而更合理。
乐金鑫以集成电路领域举例。“半导体基本上3-5年会出现一轮小周期。在这一轮持续资金投入后,赛道中的各大玩家便会沉下来进入暗潮涌动的阶段。但此时行业表面的风平浪静并不代表赛道消失,而是在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里酝酿头部企业的过程。”
换言之,泡沫通常代表着关注度,一定程度上,投资需要泡沫,泡沫之下才能真正“去伪存真”。
对于那些想在新基建或硬科技领域摘果子的新入局者,在投资前期很大概率会陷入“交学费”的尴尬境地。对此,乐金鑫给出的建议是“抱团取暖”。
“虽然这些新入局的机构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或策略,但通常,这些机构没有方法与工具。这时候,与具有判别能力的基金合作共赢才是正解。”乐金鑫称。
文章来源:投中网
作者:马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