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1000多个科技公司,五位投资人分享硬科技投资的终极经验

投中网 | 郑玄 · 2020-11-13 19:57

几位嘉宾就过去几年科技行业投资风向的变化,选择投资项目的标准,科技企业的投后服务等话题展开讨论,无私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

2020年11月12日,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年度大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应变局,开新局”为主旨,旨在发挥创新资源优势,聚焦科创发展前沿,引导创投资本流向创新源头,推动高端硬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育高精尖产业集群,深刻理解并融入当前的新格局。

硬科技是2020年最热的投资赛道,尤其科创板在去年的推出,让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在过去两年刮起了一股从VC、PE到IPO、并购的股权投资飓风。

会上,北科创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刘立群的主持下,元生创投创始合伙人陈杰、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武岳峰资本创始合伙人潘建岳、雅瑞资本首席创业导师王田苗和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五位有多年硬科技投资经验的嘉宾,展开了一场以“科技新风向,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几位嘉宾就过去几年科技行业投资风向的变化,选择投资项目的标准,科技企业的投后服务等话题展开讨论,无私分享自己宝贵的经验。

圆桌对话原文如下:

元生创投 陈杰:大家下午好。我是元生创投的陈杰。元生创投是2013年创办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基金经过过去五六年时间,已经投了差不多接近90家医医药、医疗器械诊断的创新企业。在过去的六年也孵化了十家上市公司,其中有五六家拿了科创板过会批准还没上市,也希望近期能上市。

我们过去的着眼点完全是专注于大健康领域,从创新药到医疗器械到诊断,包括一些创新的医疗服务,我们投了八九十家公司里面,有十几、二十家创造了中国第一的事情,也有部分做的事情创造了全世界的第一。

比如我们元生创投投资的有中国第一个无创肠癌筛查的诊断试剂公司叫康立明,是第一个拿到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也有我们投的第一个通过尿液检测妇女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品,这个产品我们现在授权给了跨国公司正在向全世界推广。还有中国第一个肿瘤冷冻消融产品,国产的第一家也是我们投的。诸如此类的等等第一个,我们有十几、二十个,我们觉得在中国医疗医药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觉得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还远远不够,正在努力的过程当中。谢谢大家!

中科创星 米磊:大家好,我是中科创星的米磊。我们也是2013年成立的,之前一直在中科院做科技成果转化,为了解决科研人员创业第一桶金的问题,才发起了硬科技基金。目前我们已经投了306家左右的硬科技企业,其中包括半导体90多家,光电子类的有70、80家,光电航天也有20家,还有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以及一些医疗器械和生命科学的公司。

基本上我们相信硬科技改变世界。所以我们只投技术驱动型的公司,因为过去十年中国在硬科技的投入是不足的,导致了今天中美贸易战之下,我们中国现在还是有些被动,所以国家推出科创板,就是想解决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供给不足的问题。

所以也特别感谢北京科创基金,北京科创基金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支持硬科技和原始创新的母基金,有了这样的科创支持,真正做硬科技的才能够有更多的支持。过去一两年在科创基金的支持下,我们在北京发起了硬科技的一期基金,前天刚刚宣布了硬科技二期基金的启动,有了这些支持我们在北京也做了更多中科院还有北大、清华等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我觉得这些在未来会促进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武岳峰资本 潘建岳:我是武岳峰资本的潘建岳。我们这个基金从2011年成立,基本上有几个特点。第一我们所有的投资团队核心创始人和主要的投资团队都是从产业过来的,以前都是做企业的;第二个我们是投硬科技,2011年开始一直投硬科技,软的东西模式的东西不是很擅长,因为所做的行业,以前做的行业和产业都是在硬科技这一类;第三我们最早做零期基金,后来在美国做天使,现在我们做并购,主要是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几个方向。

目前中国资本完成的跨国半导体并购,主要几个大项目都是我们主导或者我们推动的,包括第一个中国资本完成的跨国半导体并购项目——北京君正收购ISSI,一家美国上市二十年的公司。后来我们帮着韦尔股份完成了对豪威(注:OmniVision,全球顶尖图像传感器公司)的并购,前期投资了闻泰科技,闻泰也是完成了并购。

同时我们也很关注国内非常稀缺的领域,作为一个发起人推动一个领域的突破,产业上的创新。比如像上海沪硅产业集团,我们作为发起人,派了第一任总经理,公司从五年之内做到上市,现在也是千亿市值的公司,这样的企业还有多家。

涉及直接原始创新,我们也在做尝试,目前有比较成功的,也有还是在学习和爬坡的。我们几年前投了北京大学出来的技术,目前做到中国最好的机器人语言控制,这个是很稀缺的,我们投了五年了,之前就发展了一两年了,到今天还在爬坡的过程中间,销售额不到一个亿,技术已经做到最好了。也有比较成功的,做的比较快的,我们投的上海微系统所的团队,做的是红外测温传感器,赶上今年疫情,利润超过三个亿以上,当然我们要看企业能不能持续,能不能建立一个深的护城河,通过新冠疫情带来的机会,奠定长期发展的基础。

现在整体来讲,我们变成全周期的,从天使到VC到产业并购,也希望我们从产业并购的平台,能够帮半导体的团队做一个产业资源的对接,也做一个承接支撑的平台,谢谢。

雅瑞资本 王田苗:我叫王田苗,是雅瑞资本的首席创业导师、科技顾问。我在之前大概参与孵化投资十年,2012年加盟了雅瑞资本,作为投决会成员之一,专门投硬科技,而且围绕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投。过去五年孵化和投资大概不到五十项,目前有三项已经科创板了,一项是工业机器人——埃夫特,大概市值在八十到一百亿;天智航医疗机器人,市值在三百亿以上,九号服务机器人大概市值在四百亿上下。

还有一系列的我们称为准上市的机器人公司,这里包括军用的和水面的、水下的,像深之蓝;还有物流的一些公司;还投了专门做肿瘤放疗的机器人公司;还有我们投的专门做牙科医美加工的机器人公司;还有投消费的,特别像口罩、电池、基站这些方向的机器人公司,因为这些和现有的汽车和电子装备机器人结构是不一样的。

当然还投了基础部件,红外,力传感器,磁悬浮,从中也感觉到了硬科技时代的到来,感谢科创母基金给了这样的支持。

主持人:谢谢王老师,最后有请经纬左总。

经纬中国 左凌烨:在座的这些兄弟基金们,经纬算是成立的比大家稍微早一点的,我们是2008年成立,到现在十二年。经纬聚焦的还是早期为主,从2008年到现在,我们投资了650家科技导向的公司,大多数经纬都是他们A轮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投资者。这些公司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有很多已经跑出来了在各行各业是行业里头的领头羊,我们大概看了看,独角兽公司已经有五六十家,超级独角兽定义为50亿美金的量级也有十二家。、

至于硬科技,经纬从2008年和2009年投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2012年、2013年开始我们投企业服务、互联网教育、新药研发,包括这两年芯片制造、工业互联网方面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

截止到今天为止,我们给像科创这样一直支持我们的LP,分回去的真金白银应该已经超过220亿人民币,这部分的资金里头大部分还是以消费互联网为主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从硬科技角度退出的比例是在迅速的提升,包括前几个月上市的智能制造代表企业,两个电动车企业,一个是理想一个是小鹏,都会给我们创造一定的回报。硬科技在未来五到十年是很重要的投资赛道主题,我们也会持续加大投入。

过去几年科技投资的变化

主持人:相信大家通过刚才的介绍,可以看到我们今天在座的几位嘉宾,真的是代表了不同类型的基金。陈总元生创投是非常成功的医疗基金,米总的中科创星是一直坚持硬科技投资,尤其是在原始创新阶段做的非常成功。潘总的武岳峰资本是在全产业链上都是有布局的,而且和产业的结合非常紧密。王老师等会我会请他分享一下,他对科学家创业非常有心得,而且做的非常成功。经纬是我们成立最早非常知名的市场化投资机构,这些刚才几位在讲的时候,其实都提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点,我们等一下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刚才提到了咱们的成功,很多跟科创板的推出有关联。刚才邝总演讲也提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科技投资确实非常热。您几位做的比较成功的投资机构,看这两年以来科技投资界主要的一些变化是什么?这当中有没有一些建议?是不是大家做投资的时候看比较热,是好的窗口就冲上去,怎么样做更好的投资?这个我想请米磊总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中科创星 米磊:我觉得这两年变化还是非常巨大的,2018年六月份中兴事件刚出来的时候,我当时做了一个分享,根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整个投资赛道里面互联网投资是340亿,互联网排第一。半导体排倒数第一,是1.35亿。今年上半年反过来了,半导体冲到第一了,半导体第一次超过互联网投资。

2020年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硬科技半导体赛道第一次超过互联网赛道,成了第一大投资赛道。这里面的问题,我打个比喻在中国做投资,不像在地球上,像在月球上。几年前投硬科技尤其是投半导体的,非常冷,零下一百多度,极夜。现在又是极昼,零上一百多度,估值非常高。这就是在中国做投资的特点,没有一个舒服的时候,永远都是极昼或者极夜。

主持人:您对投资机构有什么建议吗?怎么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冷静,选择好标地?

中科创星 米磊:我觉得这个一定是独立思考,做好行研,一定要想清楚,因为任何一个新的赛道只要进去的话,每一家投资机构其实都是要去交学费的,不管是谁。都是要慢慢去学习新的赛道,无论是打法,还是你要去熟悉赛道的规律和赛道的门门框框。

你进入一个赛道比较早的时候成本是很低的,一个行业新出来的时候公司比较少,比较冷门,你在几十家公司里面挑几家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当一个赛道特别热的时候,几千家里面里面想挑几十家就很难。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投资机构,迅速的提高认知,才能够在这个赛道站稳,才能够通过你的认知得到很好的回报,否则的话一旦你前面已经有上百家的选手已经跑到你前头的,这时候你再杀进去的话,大概率你是跑不进前面的。

主持人:非常同意您的观点,要提早进行布局,积累自己的认知。请陈总分享一下在医疗领域,我相信应该没有半导体出现极夜和极昼的情况,但肯定也是在投资方向上有不少变化的,也请您来讲一讲。

元生创投 陈杰:我觉得医疗医药一直都有关注,但是可能关注的点不太一样,可能我们自己在2008年、2010年的时候,我们看传统的中药,仿制药,这几年都是以创新药为主,关注点不一样。但确这几年国家的审批,特别是医药审批的改革,大家看到了中国医疗医药市场的潜力,因为中国目前的医疗医药市场跟美国相比还是比较小的,如果随着我们人口的老龄化,随着我们人均收入的提高,这几年大家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对医疗医药的投资在不断地升温。

特别是今年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我觉得让大家看到了钱挣的再多,健康是最重要的。包括像我们现在能正常的开会和工作,也是跟我们医疗医药工作人员跟医疗医药科技是有关系的,所以我们的GDP能继续的增长,成为全世界唯一正增长的国家,这些跟医疗医药都分不开。

今年上半年资本在医疗医药的布局,我觉得是相当热的。我昨天看到一个最新的数据,今年截止到七八月份,医疗医药行业的投入资金募资金额是400亿人民币,是比往年翻了差不多两三倍。我觉得我们现在也像米总那样,看到同样的情况,在医疗医药里面,一些我们觉得很一般的项目,怎么都能成功的募到钱了,还有我们看好的项目有很多基金抬高估值抢项目。所以我觉得疫情也是让大家看到了医疗医药板块的价值,我想长远来说这个板块我相信会吸引更多资本的进入,因为医疗医药技术迭代相当快,也会有更多技术创新出来,满足资本的需求和投资人的需求。

如何选中好的硬科技企业

主持人:谢谢陈总,不管是投医药还是投半导体、人工智能,都是硬科技的投资。硬科技投资确实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而且是个抽丝剥茧的过程,那这个当中我相信有很多的挑战,因为科技迭代是比较快的,而且需要更好的判断什么时候是合适的时点去投资,什么时候技术接近商业化成熟。刚才潘总讲的时候,说到很有意思的点。怎么去判断是合适的时点进入前沿技术的领域,在这个当中怎么去选择好的时机进去?这点请您来分享一下。

武岳峰资本 潘建岳:我们以前投的范围稍微宽一些,现在变得越来越聚焦,比如我们现在主要基金大概三分之二的资金会投在集成电路和半导体领域,还有三分之一投在人工智能的技术相关方向。包括邝子平总讲到的软件,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支撑数字化新基建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

在我们熟悉的领域,我倒觉得说,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全周期从天使、VC一直到后面的重组并购都在做,重要的就是对产业要有足够深入的理解,你要有理解力,在不同的阶段对好的公司,好的标地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对早期项目来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它的团队,也要看它所做的产品、赛道,半导体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自给率,他在做的产品在国内自给率是多少,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当然还要看一下他的产品赛道够不够大。

回答你的问题,你刚才提到投硬科技很热,刚才米总也强调今年上半年整个半导体投资的量排在第一位。有一个问题要探讨,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能不能投?我有一个数字给大家分享一下,上次在中金年会上单总做过分享。我跟邝子平的视角不一样,我的视角是这样的。

全球前十大上市互联网的市值,总共是十家,中国有四家在里面,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总市值是1.8万亿美元,半导体上市公司一家没有,这是一个情况。中国前十大上市互联网公司市值是2万亿美元,是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国的半导体公司上市的前十大是1700亿美元,比不上美团、京东,差距多少?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和半导体公司差了12倍,看起来以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一定还是个洼地。

我们现在讲的很重要的概念是双循环,一方面自身要形成循环,我们强调科技为主,不能老是依赖别人的芯片,别人的硬件,跑自己的互联网。我们一定要发展自己的硬科技。总书记讲,一定要补齐短板,拉齐长板。怎么走外循环?首先要把长板拉长,让人家离不开你,这点来看对硬科技的投资是非常必要的。整体的产业要看未来,我们作为投资人,还是要投硬科技,还是要关注半导体。这个产业未来一定会起来,成长的机会一定在那里。

北京科创基金重点也要往硬科技那边走。一个是我们国家自主所需要的,还有一个你要看价值,看整个价值的对比。我给投资人的建议,还是要看硬科技,看对了估值贵低,要看长远一点,都不是那么关键。对创业者来说不要光拿钱,一定要看钱后面的资源能不能帮你发展,这两点非常重要。

主持人:半导体公司不管现在估值有多高,我们还是要长期坚持投资它的,这点确实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策略。接下来谈一谈硬科技投资的前沿布局,这点上请王田苗老师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现在主要都在关注哪些比较前沿的技术领域,您觉得接下来要投哪些方向?哪些是您未来会重点关注细分的领域?

雅瑞资本 王田苗: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从资本市场来看这个事情的时候,硬科技主要还是痛点和高频,这个我们特别看中。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特别看中的是它的门槛和独立性,门槛我们都知道,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硬科技门槛很低的,必须和后台生态紧密结合。

我举个例子,送餐的机器人,很多的实验室都能做起来,最后发现它只有和海底捞、全聚德、麦当劳这些生态才能结合起来。另外在有些硬科技里,如果在产业链里不独立,你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应对不了,还有其他的方面,我们一般也都比较慎重。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的理解其实科技最后回归的还是以人和社会为核心的需求,这个一旦定了以后,会发现消费背后的硬科技,医疗背后的硬科技,提供物质制造后面的硬科技,如果这个一旦出来了以后,你就会发现工业物联网数据库,比如说IOT的BI,比如说我们所说的末端传感器,比如说终端相应的控制、云、边缘计算相关的,服务也是一样,像VR眼镜,虽然现在一直磕不下来,那是硬科技。一旦磕下来,一般的公司是上不来的。

另外我们特别关注长线,我们悟出来一个道理,硬科技门槛越短,它的长期价值投资越低,瞬间会被数据聚焦,聚焦一消就没有了。这个地方我们是比较关注的。

基于这样我们来看看工业物联网背后支撑的消费,一个是日常消费,机器人全跑到汽车、电子,这块要移。还有高端消费,比如将来的柔性屏、新能源汽车,还有军工和高铁,这方面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后端,我们也是非常非常关注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王老师。我要请左总来讲一下,经纬作为老牌美元基金代表,我们确实发现美元基金嗅觉很灵敏,经常能很早发现下一步的风口。你们几年前就布局了商业航空,之前也在看脑机和人造肉等等的投资方向,你们内部是怎么通过研究和其他的方式,更早的发现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包括怎么判断投资时点是不是成熟了?什么时候开始布局,这个想请您分享一下。

经纬中国 左凌烨:经纬很注重公司的文化,赋能年轻人。经纬现在有快45人的投资团队,投后团队更大,经纬有80人的投后团队。经纬今天8个合伙人,有6个都是从投资经理、分析师内部培养起来的,包括我们今年继续招了一大批年轻人,每年都在持续的招募。

我们觉得真正最敏锐的嗅觉,其实是真正在赋能这些年轻人,他们去关注,用不对等行业同行的时间,关注现在的边缘行业,经过对这些边缘行业深度的研究、发掘,对里头创业者和产业人脉的信息收集,我们整个基金来预判这个行业未来的变化和趋势是怎么样的。

当然因为我们是一个早期为主的基金,再加上美元基金本身周期就比较长,我们的耐心还是比较强的。企业服务我们是2012年开始投资的,互联网教育是2013年开始投资的,比如我负责的猿辅导最近的融资已经150多亿的估值了,但是七年前我们投资的时候,互联网教育是个很冷门的赛道。包括企业服务最近三四年才热起来,我们更注重让年轻人能够在这个领域挖掘很多新的细分领域的机会,让他们伴随着这些细分领域成长,我们经纬整个平台去赋能他,我们基金去做试错,做一些早期的布局,通过这些早期的投资布局,形成一些正向经验的循环,最终在行业里头继续发扬光大,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就像刚才你说的很多细分领域,在我们内部研究方向远远不止这些领域,但这些领域是尝试和跑出来的,有一些阶段成果。

主持人:您提了对投资机构人才组织建设很好的建议,年轻人往往触觉更敏锐。我想听听米总对前沿科技布局的分析,我知道中科创星在硬科技更前沿的方向做超前的布局,这个也是你们很重要的策略,这个是怎么考虑和选择的,想听您分享一下。

中科创星 米磊:我觉得前沿科技的布局,实际上是沿着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我们其实可以把发展分为创新链、产业链。我们过去绝大多数投资公司是沿着产业链分析,产业需求有什么投资机会去做。我们更多的沿着创新链向下走,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出来之后,他会催生新的产业。比如说蒸汽机革命出来之后,整个带动了下游的能源产业,把蒸汽机装在车头上整个的运输业、火车业就出来了。一个革命性和平台性的基础出来之后,会驱动各方面的产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硬科技,也叫势能技术。

沿着科技发展大的规律来看,一旦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之后,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出来之后,有了集成电路就有了电脑,有了CPU,有了电脑就需要把所有的电脑连在一起,就有了光通信。后面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有了互联网,下一步就有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

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科技发展规律是由一个新的硬科技基础设施出来之后,紧接着会带来下面科技的应用,互联网的应用本质上是由过去六十年整个科技创新,摩尔定律为代表的集成电路来驱动的,加上光纤通信为代表的尼尔森来发展的。你把这两个把握住以后,美国过去每十年一个周期,从七十年代投因特尔,投集成电路,到八十年代投甲骨文,九十年代投光通信。

2016年投人工智能的时候,我们当时就判断,人工智能就处在互联网前夜,像互联网先把信息高速公路修好才有互联网,人工智能也是一样,你得把基础设施建好才有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2016年做了判断之后,大量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数据的来源就是大量的光电传感器到算力,包括数据中心,包括投AI光学芯片,把整个底层科技规律看清楚之后,你就知道下面一个的方向,其实是可以判断的。

我们今天看到所有产业的东西,其实在几十年前实验室都做过,但是这里面绝大多数是很难变成产业化的,实验室的东西只要跟科学家天天在一起,你是能够预见未来的。就像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预见未来一两百年,他的小说里绝大多数都实现了,为什么他能实现?凡尔纳那时候天天跟科学家泡在一起。只要你天天进实验室去看,你就知道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当然如果是做投资的话,可能就不一定能投那么前沿。你需要甄别哪些是随着产业巨大的牵引力,可以把实验室技术商业化。所以我觉得要想真正的判断前沿科技发展,那你就得天天走进实验室。我的目标是把中科院的一百多个所全部走一遍,如果是中科院的院长也很难把一百多个所都跑完,如果你天天跟科学家在一起的话,你对未来的判断可能会更准一些。

投后:如何为早期公司保驾护航

主持人:非常好,走进实验室,拥抱科学家。科技从实验室走出来,概念验证、产品验证,小批量再到大规模,这个过程当中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一个蜕变过程。创业者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需要很多的帮助。作为投资机构,在过去一般都是怎么来帮助企业家?另外就是您经常看到他们最常遇到的困惑或者问题是什么?请陈总先分享一下。

元生创投 陈杰:我觉得时代给了很多科学家机会,因为我们投了很多创新药的企业,这些科学家很多原来就是学化学或者学生物的博士,原来很多是在美国的跨国公司搞研发的,回到中国做创业企业,有好几家企业已经在科创板上市或者在香港上市。我真的很佩服这些科学家,从一个搞化学的博士,现在变成了一个企业家。我们投资的时候也看科学家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甚至成为一个资本家。一方面是看他们的激情,看他们的能力。

作为投资人来说,我们在这个当中的确是尽我们的所能来帮助,无论是从人才招聘,还有后续的募资,包括公司的临床方案,下一步怎么走,我觉得是很具体的介入进去,我们元生创投是以早期为主,创业企业后续投后服务方面介入的比较深。

我们在北京有一个公司,是原来中科院的院士,也是清华大学原来的院长董成院士,他在免疫学是全世界顶级科学家,他的企业是我们天使轮投资的。董院士还在清华医学院做着院长,他把科技技术放在公司来。技术要往临床上走需要很多的工作,包括招聘,还有临床方案的设计,还有跟CRO对接,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帮忙。我自己也兼任这个公司的董事长,最近也是很高兴,刚刚帮他找了一位CEO,我们前面找了一个不合适,又再找了一个。新来的CEO就很合适了,所以我们这个当中要做的事情特别多,今天早上我来开会之前跟另外一个公司谈,这个产品在肝癌治疗方面有突破性的技术,我们跟他一起琢磨怎么把产品报创新通道。

最后我想说,我们跟这些创始人的交流,更多是帮他们出谋献策。我们另外一家做脑癌医疗器械的公司,他们之前要走创新通道,拿下来可以快一年,我们觉得能拿下来当然好,拿不下来就浪费时间。我们当时有点担心,但是创始人坚决要走创新通道,两个星期前国家药监局给予他们医疗器械的创新通道,证明创始人的想法是对的。因为他们奋斗在第一线,对这个最了解。我们也在第一线拿到很多信息,国家药监局、科委的,但是我们觉得创始人的很多判断还是来自第一线的,听得见炮声的。我们很多时候是帮他们出谋划策,尊重他们的决定,扮演一个参谋的角色。

主持人:谢谢陈总,我想请潘总再讲一讲,因为潘总的投资机构比较特别,早期到最后并购,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你看到企业从小变大是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怎么帮助企业上一个台阶?

武岳峰资本 潘建岳:很多方面,我们最近做了好几个项目,是从头开始做的,搭架构,组建团队,对接产业资源。我们的投资策略,因为硬科技特别是半导体很热以后,我们基本上中段越投越少,我们往两头走。要么做很早的天使,从第一轮开始,要么做后面的PE,我们有不同的基金来进行匹配。

我们整体上来讲一个策略就是聚焦,我们一般项目不求多,但是一旦投了以后,我们在项目上有比较高的占比。我们可能跟一般的基金有点差别,因为我们投的企业,我们的占比上市之前还有40%多的比例。我们觉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花力气帮到这些企业。

在产业方面,作为一个执行董事长要操作所有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到这个份上投资人不仅仅带着钱,我们一直在强调一定要看到,一定要做的话,现在的早期创新是钱后面的资源,投资人要投的好,我们的看法就是大比例、带资源,选择优选团队进行投资。

主持人:很受启发,接下来请王老师特别分享一下,因为王老师他投资天使投资、种子期投资科学家创业是非常成功的。怎么去识别什么样的科学家创业才能成功?

雅瑞资本 王田苗: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这十年多接触科学家创业,发现成功率确实很小,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不成功。往往还没做大,他就认为他这个技术可以服务很多,想的还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识别科学家创业,除了我刚才说的要有高频,要有痛点,要有门槛,要有独立性以外。我跟他分享,首先你科学家创业的价值是平台性的还是细分领域的,这两个在路径上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我们投一个新型存储,可以在断电的时候还能保存信息。我们要马上跟他交流,虽然市场很大,你不要冲到TO C,你能不能先把北斗拿下来。我们把科学家的价值按照几个节点来把握,每个节点我们又分技术样机能不能拿下,客户能不能搞定,职业化团队能不能配齐。通过这几个节点判断,这个节点是一个亿,那个节点是十个亿,通过几个节点的分析就得到了未来变现的要点。

还有一个又落到了科学家身上,科学家我们分两类。一类科学家是把创业当成一个学习,他没有说这个事情一定要对经济贡献,一定要培养独角兽。他觉得国家政策倡导,我又有国家经费为什么不做,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然后还兼了很多,没法全职。还有一类科学家真的很有激情,这个时候有激情意味着他的时间和思考会放在这上头,但是光这个还不够,还有一点就是他是不是有商业化的产品开发,大部分是没有的。他一说技术,好像这个技术可以服务全世界,可以服务十亿人。其实每一个项目,无论是软件还是芯片还是机器人,他都是在特定的垂直行业往前跨才有意义。

从美国和中国的历史感觉,真要想当企业家一定要全职,包括院士。不全职在历史上没有成功的。另外我发现还是要原创技术,这个时候就去找优秀的合伙人,我们称为接棒。现在科学家或者硬科技创业成功的,80%其实都是非常巧妙的把接力棒转给了学生、校友,或者是过去的同学,这个转换基本上就顺利了。

所以最后科学家的使命就原创的高门槛,这是他的,样机是学生的,到了公司是专业工程师的,到了市场是企业家的,到了中国全世界应该是企业文化整合的。这样的转化方式,我们称为叫“融合式接力棒”,是成功率最大的。

主持人:王老师的总结太到位了,非常精彩。经纬是投后服务我知道做的非常有特色,想请左总来给我们简单分享一下经纬在投后上都有哪些比较特色的赋能。

经纬中国 左凌烨:刚才说我们投后团队是我们投资团队两倍大,有80多人的全职投后团队,我们内部也是有详细分工和分组的,分十个专业化的小组。很同意刚才嘉宾讲的,创业者真的占了创业成功99%的贡献,我们可能只是在锦上添花,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我们的帮助。

举几个实际的数字,我们经纬有招聘小组,很多创业者创业之初对于产品技术比较擅长,但是对于市场化等等方面比较欠缺。招聘小组每年帮助经纬系公司介绍并且入职了300人以上的总监级以上的人选。

还有一个就是资本小组,我们经纬有创接会,资本方面的对接会,帮助我们的企业在后续融资的时候,对接更多市场上匹配的后期基金。我们有统计数字,经纬每在早期给创业公司投资一块钱,最终我们在资本市场上会帮他拿到四十块钱,这是我们资本小组在后续保驾护航,在他有可能走弯路的时候有更多资金的富余量,提供很多的帮助。

总结

主持人:最后我还是希望各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请各位用一句话表明一下自己机构最主要的特色是什么。请各位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的特色。

经纬中国 左凌烨:如果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尤其在比较早期的阶段,一定要找最懂你的投资者。什么叫懂你?跟你自己长足发展的愿景是高度一致的,因为从创业历程来说是要经历很多波峰和波谷的,尤其是很多波谷,只有最懂你的投资人可以从第一天一直陪伴你走到成功,走到黎明到来的一天。我相信经纬会是最懂你的投资人之一。

雅瑞资本 王田苗:我作为一个创业导师,种子、天使、孵化、投资,要继续深耕沃土。就像一个红薯,在大堂上就是一块钱,农贸市场十块钱,进了五星级宾馆五十块钱,同样一个红薯在不同的场景下价值不一样。因为深耕这块,农贸市场也找我们,一线基金也找我们,这样就建立了合作生态。有了这样的基础,我觉得可以将硬科技,能够在某些基础上大踏步的提升,这是我们的使命。

武岳峰资本 潘建岳:武岳峰资本在创立之初有个口号,专业成就产业,我们从产业里面出来,希望帮到创新企业。对创业者的建议来讲,一定要关注钱后面的战略资源,不管是行业垂直的,不管是VC还是平台性企业,钱后面的战略性资源才能在你真正需要的时候帮到你。

中科创星 米磊:我们公司的口号叫硬科技改变世界,为了支持硬科技创业者,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硬科技也是我在2010年提出来的,现在不断地得到了整个社会的认可,包括总书记也讲科创板要坚守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经过十年的推广,现在硬科技成为国家的话语体系,尤其是五中全会讲到科技自强,现在科技创新已经摆在中国所有规划的首位,所以我觉得未来三十年,中国就是硬科技的时代,我们就是希望跟所有的硬科技创业者一起用硬科技实现中国梦。

元生创投 陈杰:我们元生创投做医疗健康,希望我们的创业者第一要专业,因为医疗很复杂,有医药、器械、诊断,每块对专业的要求都很高。还有医疗投资很有成就感的是造福社会。我们投的很多产品真的拯救了人的生命,我们投的肠癌筛查的产品,我们LP有查出过肠癌的,员工的家属有查过肠癌的。我们有很多药,经常有LP会找我买药,会问癌症或者某一个东西治疗的方式和方法,我的企业和我们基金希望把大家活的更长远一些,活的更健康一些。

主持人:真的很棒,改变世界,幸福快乐的生活。今天的圆桌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嘉宾十分精彩的分享。

文章来源:投中网

作者:郑玄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2019香港金融科技周

  • 香港投资推广署
  • 香港
  • 2024-11-24

厦门人才企业榜暨“创道至简”创投领袖高峰论坛

  •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日报社
  • 厦门
  • 202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