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笔融资超30亿,一个万亿规模的赛道,爆了

投中网 | 张丽娟 · 2022-05-23 20:51

目前储能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下一步它也会呈现出非常大的正向走势。

当下,如果估值没有随着整体水涨船高,普涨5到10倍,估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做储能的创业。单单4月,关于储能相关的投融资就有小20起,且估值高到一翻再翻。

拉到更广义的范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争着抢着,让杉杉锂电获得了30.5亿的人民币战略融资,估值达到了120亿左右。除此之外,长长的名单上还有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巨湾技研等随便拿出来一个就可以称之为独角兽的企业,更不用提中科海纳、瑞普能源、长芽科技等等都在被一线机构各种争抢中。

这一切,正是因为众多投资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储能行业是一个万亿元的巨大市场,随便一个细分储能赛道拿出来就可能有着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此前,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就直接断言,储能可以发展到与汽车业务肩并肩、不分伯仲,乃至于超越汽车业务。

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国内的企业,已经不再是只满足于国内的市场,而是选择走国际竞争化的路线,正如“宁王”供应特斯拉一样,直接拿下全球市场,让自己的业务版图一扩再扩,收入增长远超国内储能行业平均增速。

那么具体说来,储能产业的机会在哪儿?与会专家就强调到,这就需要紧扣规划,以及政府布局,不断地往产业链上游加持,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并提前考虑巨头的布局,适当时还要避其锋芒。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投中做了一场关于“储能风起,新能源产业浪潮将至?”的闭门沙龙。在这次由海松资本支持的投中2½系列沙龙之储能闭门沙龙中,十几位与会的嘉宾为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提供了很多行业值得思考和投资的方向。

储能的现状如何?

早在2008年时,光速中国合伙人蔡伟刚入行就在关注绿色科技,现如今,十几年过去,在蔡伟看来,国内的绿色科技能源行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少领域技术不断演进,通过规模效应带来了成本下降,本身就具有经济性,不再需要政府补贴。中国还成为了绿色科技全世界供应链最强的国家,风能、太阳能、电池等相关产业的出海市场都已经占了近50%的份额。

具体到储能相关,蔡伟表示,其跟动力电池不同,首先在储能技术上百花齐放,每个储能技术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针对长时储能和短时储能,都可以找到适用的应用场景;其次由于技术多样性,整个行业不太可能演变为类似动力电池那样寡头垄断的局面,所以会在细分领域出现多家技术创新的相关企业。

会上一位某上市公司投资负责人王志(化名)也表示,储能行业是一个万亿元的巨大市场,随便一个细分储能赛道拿出来就可能有着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为此,其重点关注的是电源侧的储能。

这其中,云储科技总经理高红关注到,电化学储能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产业链上都是相对最成熟的储能技术方向。且经测算至2025年仅国内电化学储能市场总量将达到325GWh,随着储能电站单点容量规模逐年攀升,电池单体超大规模使用带来了系统层面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挑战尤,究其本质问题是如何管理电池一致性。

具体而言,现在,云储科技一方面不断提升材料技术、扩大产能以求在生产过程无限贴近理论上性能一致;另一方面,又对电池系统进行固定串并联的“断不开、测不准”粗放管理;这在逻辑上是正负相抵的。

也因此,高红直接说道,“储能安全性经济性上不去,罪不在电池、罪在系统管理”。如何接纳和管理电池的不一致性、安全规避短板效应?这才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技术所需要研究的方向。

为此,云储科技还研发了一整套基于“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的数字储能管控系统,它是为储能系统提供了一种“测得准、断得开”柔性电池串并联架构,可以对电池进行在线“电流x时间”的能连离散化切片。

即在电池出现弱化或问题时,通过算法进行预判并把其隔离出去,可同时保证系统的连续可用性与安全性。这种管理策略视每一个模组/单体为最小的独立接入管控(注意是管控而不仅仅是检测),使每一个电池模组或单体可以“适时进退、尽力而为”,这与互联网思维不谋而合。这种创新的电池管控策略,将助力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实现系统本质安全,为CAPEX、OPEX持续降低做出巨大贡献。

费曼动力科技创始人兼CEO胡适也提及自己所做的电解水和电解二氧化碳技术。基于可再生电力的电催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欧美各国现已逐步形成产业;费曼动力所提供的催化剂和膜电极产品正好是这一产业的核心组件。

未来,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也将是所有国际化企业的必然选择;胡适指出:“美国的shopify已经提出来今年感恩节所有的物流环节要实现碳中和。费曼动力现在要做的就是成为全球头部客户催化剂和膜电极最主要的供应商之一,帮助上下游产业的客户实现这一碳中和目标。实际上,我们产品的性能今年年初已经超过了来自欧美各国的竞品,接下来全球头部客户对我们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国家电投-中俄能源基金产业投资部总经理生华则分享了目前发电侧的现状,目前,铅酸铅碳在电化学储能领域还是大数,只有后期大规模电池厂建立之后,其经济性降下来,才会转向磷酸铁锂。那具体是采用梯次利用还是电池循环,目前的争议则相对较大。而现在也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大规模发电的办法。

“从能源结构来看,火电还是主力。从政策上看,风光储是一体的,目前储能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下一步它也会呈现出非常大的正向走势,至于哪个技术路线能走到最后,能不能走出来,还不太确定。”生华说道。

当然,有机遇就有挑战,王志也提及,当下对于储能行业有三个挑战,一是储能项目建的再好,电网调度不调也白搭;二是能量转换效率很重要;三是项目的经济性,一个项目如果没有经济性,什么储能都起不了大的作用。

具体到一级市场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估值普遍偏高。储能每个细分领域里面的领先企业,估值都很高,氢能领域也不例外。

而这里面最大的挑战,王也点明说,“储能是干什么的?储能主要用于电网调峰,电网调峰需要的一个是快,一个是大,太小根本不起作用。电网调不调你,就是你生存的关键。”

那么,具体企业在里面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各家有各家的思考。清研电子总经理王臣就表示,清研电子主要聚焦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的上游核心材料,干法电极。关于储能产业,其比较关注的是调频储能领域。具体而言是面向短时高频的储能技术。

在他看来,双碳驱动的大背景下,光伏、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占比会逐步上升。但随着新型能源的占比上升,新型能源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从发电端、输配电、到用户侧,都有不同时长的调频储能需求。有毫秒级、秒级、分钟级和小时级别的储能时长技术需求。

也因此,在调频储能领域,王臣个人比较认同混合储能策略,也就是说,功率型储能技术与能量型储能技术相融合,分别调度响应。比如,超级电容器和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储能策略。充分利用超级电容器的功率特性,毫秒级级别的高频响应,长寿命的保障,确保调频里程足够长,同时也避免了磷酸铁锂电池因倍率特性需求响应,带来的寿命衰减。

除此之外,沙龙上,与会嘉宾还强调道,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国防安全是国家的三大安全支撑体系,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此,海松资本管理合伙人马东军也表示,储能是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关注新能源,就要放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上,多做一些增量的事情,也多多发声。

毕竟新能源和储能跟市场结构、交易参与的主体、市场的优化改革密不可分,否则单点都感觉到有很多痛点,但是却无能为力,最终还造成很多重复建设。投资就是要更多地要促进资源的优化,起到资本的调节作用。

储能的机会在哪儿?

那么具体说来,储能产业的机会在哪儿?某能源央企行业专家王博(化名)阐述到,这就需要紧扣规划,以及政府布局,不断地往产业链上游加持,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并提前考虑巨头的布局,适当时还要避其锋芒。

当然,王博也表示,当下,物理和机械式储能存在着巨大市场。在他看来,把抽蓄抛开,新型储能,电化学未来的量相对于机械式是很小的。此外就是要关注非电能的储能方式,包括储热储冷;抓住共性关键需求。

中和储能总经理康志伟则从自己角度发散道,未来最大的市场机会还是在发电侧或者电网侧,包括三个要素,长时间、低成本、安全性。储能对成本的要求非常高,但目前的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成本还是非常高的。液流电池在安全性及低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未来在发电侧和电网侧的长时储能应用场景将有巨大市场空间。

零探智能创始人兼CEO陈烨然则表示,中国70%的用电都集中在工商业,发电侧在光伏、风电领域的储能运用,终究也是为用电侧服务的,直接把储能用在用电侧,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输配电成本,因此工商业侧的储能潜力目前被大大低估。由于其市场更开放,也更容易诞生以技术、产品力驱动的公司。

零探智能定位于工商业场景,通过高安全、高性能的分布式储能设备与智能运维软件,实现移峰填谷、动态增容、需量调节、备用电池等功能,从而减少园区、企业的用电成本,提升绿电使用比例。未来零探还将通过虚拟电厂提供电力辅助服务,如参与调峰调频等电力交易。

同时,工商业也是全球性市场,零探未来还将建立海外销售渠道,服务全球客户。

锋源新创科技创始人兼CEO王海峰也提到他观察的两个比较大的机会:一是氢比较多且电比较贵的地方,可以通过氢能发电,把富余的氢气利用起来;二是可以用来做调峰,尤其是长时间的存储调峰。“如果你用了调峰,你就可以拿着调峰的钱,带来负电价。”

高红则表示,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共享储能,共享储能是解决在哪里配的问题。未来的共享储能就像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一样,每个省都要修,不修就不行,所以政府就会像搞高速公路一样,一起共享储能。

当然,康志伟也提到,很多时候发电侧的储能,规模不能太小,所以就一定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去实现。储能的本质是交易,交易就一定会涉及到成本,不可能是无限的,那么更安全的低成本技术就至关重要。所以核心本质还是要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用更新的材料,更高、更好、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材料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海峰则在补充了氢能方面数据后指出,国内对百兆瓦级别的项目还非常谨慎,但自己测算下来,燃料电池从固定投资角度来讲是一个很好的降成本的路径,也因此对于燃料电池在储能方面的应用还是很乐观的。

零探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OO宫悦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用电侧”会是未来储能的一大发展趋势。她认为,现在大多数储能公司关注的都是电网侧,网侧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创业公司需要考虑自身的切入点。

具体看,工商业是天然的分布式储能市场,比如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工厂园区、新能源车充电场站、数据中心、商业楼宇等等,这些场景与储能结合一定是大趋势,并且对性能、经济效应、安全灵敏度的要求也更高,会是一片新的广阔市场。通过对这些分布式负荷的掌握,未来也一定可以配合电网做调度,助力向新能源转型的电力系统的变革。

高红提醒宫悦道,工业用户非常有用,但要考虑国内和国外电网环境差别特别大,以及要在这个基础上评估下储能所有的经济性,当然,她也肯定到,工业部分的用电是很有市场的。   

作为零探智能的投资人,明势资本合伙人焦腾提及,现在新能源最多的应用场景、最多的负荷确实就是新能源车。从销售数据来看,去年全中国大概卖了2300多万台车,新能源占到300万台,全球一年卖到8000多万台车,新能源占到差不多500万台。

所有这样一来,未来的储能很大的一个载体就是新能源车上的电池,而且大部分新能源车的电池还占到了动力成本一半左右,一定不会闲置的。随着它的使用形态和未来新能源车销量的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上的电池就会超过全球所有的储能形态。

焦腾认为,新能源核心要解决三个要素:风光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方式解决了新能源的制造、电动车为代表的电动化工具解决了新能源应用、电化学电池作为“源网荷储”的连接桥梁解决了新能源储存问题。

对于明势而言,新能源的投资思路就是从电动车视角出发的,比如理想、小牛等都从天使领投开始连续多轮重仓,从车出发,投资整个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同时打造新一代光伏、分布式储能,再到车用电池V2G,整个是闭环的,且中间每个环节都完成了大量的数据沉淀,而储能的终局就是利用电池和数据共同打造VPP(虚拟电厂),实现能源的绿色、高效、安全流通。

储能到底要如何布局?

王志的话一下就切中靶心,所谓投储能,就是在赌国运,国家确实非常需要储能,而当下国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新能源的装机量上来了,导致整个电网的转动惯量比例下降。

他也指出,现在基本上行业内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储能最好跟传统的火电结合,毕竟火电调峰才是赚大钱的机会,至于小的几兆瓦的赚不了多少钱。“比如‘沙戈荒’有4.5亿千瓦装机量,咱们国家总的装机量才24亿千瓦。”

王博则觉得最核心的是长时储能,一定得长时,最好能够跨周期,一个是可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并网,一个是可以解决能源的安全问题。

德联资本合伙人贾静也拿自身机构的布局表示,过往德联在两个方面有过投资:一方面是在接近市场,更容易形成闭环的使用侧,用户测,比如便携式移动储能;一方面则是稍微长线一点的氢能领域,看重氢不可或缺的能源属性优点,如长时储能,储存容量没有刚性限制,空间转移灵活等,布局了中上游的加氢站设备、加氢瓶和电解水制氢。

现阶段德联也在关注这个行业的共性需求和“送水”机会,如能量密度提高带来的上游材料的新诉求,电化学技术多样性带来的设计仿真工具的需求等。

蔡伟则进一步把自身看重的投资机会总结为一横一纵。横向是针对不同场景的储能技术,包括液流电池,氢能等;纵向则是会看上下游领域的关键零部件,比如有哪些更好的上游材料,包括在材料端出现的AI for Science的机会等。

生华也很直接地说道,自身机构整体上就是围绕着电投集团上游产业链侧做的相关投资,这其中,抽水蓄能占绝对的比重,排名第二的是电化学储能。除此之外,国家电投今年和明年在布局长时储能,也因此会围绕着这个需求找上下游能满足8小时以上储能的相关技术。而电投集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发电企业,对发电侧储能的需求是极其大的,非常有想象空间。

马东军则表示,新能源是海松资本重点投资的赛道,重点在看的两方面中,一方面是看下沉,比如底层有没有突破性的技术,这个层面会看到天使轮;另一方面就是行业真正技术创新型的创业企业,不管是行业整合的主题,还是跟产业龙头的合作,都非常感兴趣。

海松资本执行董事赵文健也进一步补充到,下沉角度会看电化学储能的电池领域,不仅去投电池的企业,甚至去投它上游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把整个体系看得比较透,也会去选一些优质的,包括代表下一代革命性的技术公司;除此之外就是已经量产电池企业,像蜂巢能源等。

在这些之后,则是一个毕竟新的赛道,就是热管理。所有储能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它的安全性,从安全性的角度,电化学储能热管理就成了海松资本非常看重的赛道。

“不管是风冷,还是液冷,包括电池的插片,以及将来的隔热,解决热蔓延,甚至解决热失控问题,跟新材料相关的体系,我们也会花时间去研究。”赵文健说道。

焦腾也提及,整个新能源赛道,从明势资本8年前成立就是投资主赛道,到现在也围绕着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投了接近40家企业,新能源的新场景、新赛道、新产品已经投了20家企业。

这样一来,具体到储能方向,跟海松资本的投资思路较为一致,即围绕着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驱动的新机会是看的比较多的。用户侧的产品,包括海外跨境新的产品、新的机会,以及从车延续到储能的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光伏产品到家用储能产品到电动车,再往后电动车储能的V2G整个闭环,都在关注范围之内。 

启迪之星创投总经理/管理合伙人刘博所在启迪之星创投则先是在2010年前后见证了光伏行业的倒塌,又在近两年看到了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且所投的标的都在翻倍增长。

纵观行业,其实行业都具备周期性,早期投资往往需要在没火起来就进入,启迪之星创投持续围绕“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投资策略,至今已经布局了不少储能方向的项目。

刘博说道,启迪之星创投在电化学储能端主要往技术突破看,一方面在BMS、PCS,调频,包括现在最痛点的问题安全问题上投资了一些传感器底层器件的早期项目,因为在市场更新换代快速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有哪些原始技术创新能够让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也因此就比较关心这些技术方向。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上,启迪之星还关注新材料、持续的清洁新能源、新工艺方面的效率提升和成本可持续商业化,比如氢能和钙钛矿方面,也围绕着降本增效卡脖子的核心部件和核心的技术突破进行了布局。

她还重点指出,启迪之星创投目前也非常关注安全侧,包括储能的消防系统、热管理材料等,所以也希望看到从材料到管理到探测器感知端到芯片各个方面怎么能够有一些新的技术创新机会。虽然听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安全面前无小事。

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吴磊则表示,松禾资本大的赛道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从新能源这个大赛道角度来讲,更多地是从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布局,把储能作为投资基础设施的定位,围绕材料、工艺跟产业应用着眼布局。

即从材料角度来讲,主要围绕如何能够提升储能的能源密度,电池能源密度,提高它的安全性的新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具体来说,新一代电池都是重点关注的方向;

而从应用端角度来讲,整个能源结构转型催生了很多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有点类似于互联网时代,4G的发展,延伸出很多新的画像,也带来了不少新机会,这也是松禾资本所看重的;

那么,具体到储能的功能角度来讲,之后可能会越来越细、越来越垂直。所以松禾资本也会更关注应用层面,比如除了材料的底层逻辑之外,更多地会在应用层面看一些新的应用。至少现在产业的格局还在形成过程之中,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沙龙的最后,马东军还升华道, “双碳”其实是全人类的事情,不光是中国。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全球化的基础,也有这样的人才储备和视野。且要做全球化的事情,并不只是像明阳风电这样已经成规模的企业,初创企业也同样可以参与其中。   

而这也正是我们投中想要继续做下去沙龙,把大家的技术市场和投资连接好的原因所在。

文章来源:投中网

作者:张丽娟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亚洲化妆品创新峰会暨国货百年化妆品陈列展

  • 上海书航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上海
  • 2024-11-22

厦门人才企业榜暨“创道至简”创投领袖高峰论坛

  •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日报社
  • 厦门
  •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