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商业评论 | 老刀 · 2022-08-25 21:00
华为继续深挖洞,广积粮。
一直以来,华为几乎被视为是中国企业的脊梁,从2019年开始,华为展示在国人面前的形象是“以一己之力对抗美国打压”的英雄。三年前的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的万字长文疯传网络,甚至比今天还要火。在当时的发言中,任正非的名言是“我们还是要非常感谢美国公司的,三十年来美国公司伴随着我们公司成长,做了很多贡献,教明白了我们怎么走路。”
任正非的见识、精神以及他所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几乎成为所有中国企业家群像当中的表率。今年78岁的任老爷子,一言一行都具有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一方面源自于他自身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源自于华为这样的翘楚型企业所具有的示范和榜样效应。
这次,任正非如此悲观地公开发表观点,意味着什么,华为感受到了什么?
01 从理想主义到务实主义
任正非身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理想主义气质”。虽然其众多名言非常通俗接地气,但其浓烈的奋斗不屈的精神总能极大地唤醒人心,鼓舞斗志。比如说,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从泥坑里爬起来就是圣人,用乌龟精神超越龙飞船等等。这些价值观的背后,是任正非鲜明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底色。早在1997年,任正非甚至认为,“我们要逐步摆脱对技术的依赖,对人才的依赖,对资金的依赖,使企业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建立起比较合理的管理机制。”
如果真的能实现任正非所理想的“自由王国”,摆脱对技术、人才、资金这三大客观因素的依赖,组织近乎可以成为自动自发的“永动机”。
但是,这一次,任正非说,要放弃“理想”,只求“活下去”。
8月22日,华为内部论坛上线了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任正非在文内提到,全球消费能力下降,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
在文章中,令人胆颤心惊的话包括:
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现在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的原因,全世界的经济在未来3到5年内都不可能转好,加上疫情影响,全球应该没有一个地区是亮点。华为对未来过于乐观的预期情绪要降下来,2023年甚至到2025年,一定要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的纲领活下来。
任正非一再强调:目前我们要活下来,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8月24日,任正非的这篇讲话经“第一财经”全文转发之后,迅速引起巨大震动,乃至于“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成为一句流行语。
作为德高望重的企业家,任正非具有很强烈的旗帜意义。此文发出,从企业到个人,似乎都感受到了浓重的“寒意”,如果连华为这样财大气粗的企业都“放弃理想”只求活下去,那未来看来是真的只会一天比一天难。而且任正非的预期是从2023年到2025年,还有三年的漫长“寒冬”。
事实真的会那么残酷吗?华为真的已经到了苟且活下去的地步了吗?
02 大现金牛终端业务暴跌,华为过冬
这几年,华为的日子确实非常不好过。华为是一家很大程度上的国际化民营企业,其大部分业务面向全球,而更多的供应链采购同样来自于全球,所以华为更易受到外部国际环境的影响。
8月12日,华为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3,0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5.8%;净利润150亿,净利润率5.0%,而在2021年上半年,华为的净利润为314亿,2022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直接腰斩。
从具体业务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为1,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企业业务收入为5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5%;终端业务收入为 1,01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5.3%。
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即华为给全球电信运营商客户提供系列产品、服务和商业解决方案,包括:无线网络与云核心网、固定网络、云与数据中心、服务与软件等。
今年4月,华为将消费者业务更名为终端业务,主要是指除了智能手机之外,包括更多匹配消费者全场景的产品,平板电脑、PC、可穿戴、家庭融合终端等智能设备和相应应用及服务。
企业业务则是利用AI、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支持数字化的ICT基础设施,为政府及公共事业、金融、交通汽车等各行业客户提供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
在华为的三大业务当中,终端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处于第二位,但下降极为严重,也是唯一下滑的业务,这其中大部分是源自美国对华为手机芯片“断供”造成的。而华为营收其中最大头部分的“运营商业务”同样是面向国际市场的,如果这一板块一旦再面临他国制裁,后果不堪设想。
在2019年之前,华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终端业务收入贡献一度超过50%,但目前已经降至33%左右。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华为手机出货量分别为560万部和640万部,华为手机在全球的市场排名已滑落至前五之外。在未被制裁时,华为手机全球出货量最高时曾登顶第一,在国内更是连续多个季度出货量排名第一,但是自从芯片供应渠道被切断后,华为手机失去了上升的推力。
除终端业务之外,华为的其他业务保持增长态势。
企业业务中,华为云业务近年来增长迅速受到外界关注。华为云在2021年达到18%的市场份额,年增长率为67%。目前,华为云在全球IaaS市场排名上升至中国第二、全球前五,成为全球五朵云之一,并且在主流云厂商中增速最快。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华为近年来持续在研发上保持高投入,并招募全球天才少年,2021年华为研发投入达到1426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6%,研发费用处于近十年最高位。
近10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8450亿元。目前,华为研发投入在全球企业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
03 每一次任正非悲观之后
任正非的“冬天”,这已经是第四次。
2001年3月,任正非发表了震耳发聩的《华为的冬天》,文章一开始,任正非就说,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
在当时,任老爷子同样呼吁他的同事们思考“活下去”的问题: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2000年互联网遭遇第一次泡沫的破灭。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2000年的历史最高点5048一路跌到2002年的1114,整个股市市值蒸发了超过三分之二。不少明星公司市值断崖式下跌甚至关门歇业,一大批程序员失业转行,只有不到一半的互联网公司苟延残喘活到了2004年。
在当时,虽然华为不属于互联网企业,但是外部环境的巨大动荡还是触动了任正非的神经,推人及己,对当时正处在“鲜花怒放”阶段的华为(2000年,华为年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夺得全国电子百强首位),任正非提出了响亮的警告。
但在2000年之后的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中国经济开始融入全球化的高速发展。
2004年,任正非再次发出警告,“华为要注意冬天”。这场生死存亡的斗争本质是质量、服务和成本的竞争。而外部环境是,2005年7月份浮动汇率制度执行,中国的房价开始飞涨。
2008年底,任正非第三次提及“冬天”。他表示要“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竞争的艰难性、残酷性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紧接着宏观层面的4万亿刺激政策出台,中国经济继续一路高歌猛进。
2016年底,任正非警告到,“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超长期欠款。未来五年,华为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幸运的是,华为的消费者业务高速增长,到2020年4月份,华为全球手机市场份额达到了21.4%,超越三星的19.1%,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就已经表白,他老人家的“冬天论”也只是喊一喊“狼来了”。“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对华为来说什么时候那头要命的狼真的会来?这么多年以来,那种能让华为倒地不起的狼似乎还未出现。
所以也有人乐观地看待,每次冬天论后中国又会迎来一次新的机遇。
04 形势是不是糟糕要看很多因素
任正非的这次喊话,提到主要原因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美国继续封锁打压,加上疫情影响。”
黄奇帆在7月份的一次演讲中也认为,“受新冠疫情冲击、俄乌冲突、主要发达国家通胀高企等多重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严重受挫,全球性、系统性的经济和金融风险持续累积。而当前我国经济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疫情以及与美国的贸易战以来,国内几乎所有企业都承压,甚至连光鲜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降本增效,节衣缩食。而且华为偏偏又面临技术制裁,近乎雪上加霜,所以相较于其他企业,华为的寒冬感也许会更强烈。
任正非发表如此“严酷”的讲话,笔者认为,用意有两点,第一是继续警醒华为自身,在战略上更趋稳健甚至于收缩,所有华为人要降低期望,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要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要知道,华为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依然有150亿,差不多一天赚1.7亿,这一业绩估计超过了国内绝大部分民营企业。但是,对华为来说,净利润缩减了一半,低于预期,心理落差巨大,而且未来不确定性增大。
任正非发此文的第二目的,我们猜测或许是希望政策层面出台更多的有利措施,甚至于希望政府可以给予整个社会面、企业界更大力度的刺激和扶持。
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层面的导向。过往可见的案例是,如果政府有针对性地扶持某些行业,则该领域大概率会高速增长;再比如说,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之下,政府作为重要的决策者和投资人,接下来会采取多么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下一轮周期之内,持续深化改革的进程会有多大?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都让中国经济在宏观层面有较大的可回旋余地。
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中国的执政智慧,也是历史的使命和所有人民的期望。所以在接下来的三五年内,如果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从多方面深层次恢复经济,中国的形势应该并不会出现最悲观的情况。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首席商业评论”(ID:CHReview)
作者:老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