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 | 刘旷公众号 · 2022-11-25 21:12
“VR+直播”的形式正在爆发性入侵大众视野。
据PICO官方宣布,在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期间,用户可以通过PICO VR一体机,观看从揭幕战到决赛的全部64场世界杯赛事直播。此举一出,再次把VR直播推到了市场的聚光灯之下。
与以往的使用方式不同的是,现在用户要体验VR直播可以不用借助VR头盔,通过抖音、快手、视频号等平台就可以进行720°沉浸式观看。而当前,各家短视频平台正在努力打开这类VR直播间的市场,争相斗艳,试图在VR直播市场中划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VR+直播”晋升新宠
Goldman Sachs和赛迪顾问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5 全球VR直播规模将从11.61亿美元增至41.13亿美元,CAGR达37.19%。
正因市场规模与增速可人,国内外一众科技公司纷纷入驻布局VR直播领域,有VR软硬件制造商PICO、索尼,有互联网巨头阿里、微软、百度,还有短视频玩家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直播“VR化”本身在国内就有着明显的发展优势。
其一,政策支持。近年来,整个VR产业已经被定位为超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鼓励发展虚拟现实产业、大力扶持VR产业,为VR与直播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沃土。
其二,技术支持。当下5G技术不断成熟、普及,其大带宽、高传输、低延迟的特性为VR直播的流畅体验提供了基础的技术保障。此外,5G助力VR直播突破了场地网络的束缚,意味着VR直播可落地的应用场景也将会更加丰富。
其三,需求支持。直观来看,在传统直播间中,用户充当的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与主播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互动,用户也很难体验到比较强烈的沉浸感,而直播VR化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临场感,可以满足市场上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需求。
就拿今年冬奥会来说,除了在腾讯、芒果等平台观看传统的直播之外,用户还可以在央视频的APP或者PC浏览器上看到4K分辨率VR 360和VR 180的直播。不止如此,在全国多地仍处于疫情多发状态的背景下,珠穆朗玛峰、喀纳斯等多个景区运用5G、VR技术开展VR慢直播,让大众可以足不出户同样也可以观赏到景区美景。
有政策、技术对推动VR直播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再叠加疫情之下需求增长的趋势,VR直播大有可能乘风而起,来自各行各业的玩家紧锣密鼓地加大布局,想必也是对VR直播看似乐观的前景有所察觉。
毫不意外,在越刮越猛的VR直播风口下,快手、抖音、微信视频号也开始做出了强烈反应。
抖音:双端抢跑
自从去年斥巨资收购PICO之后,字节在VR领域的发展就如同按下了加速键,在这条赛道上,字节押注了不少资金、人力、流量资源,在营销和品宣方面大力扶持PICO的成长,其中包括对VR直播的大力布局实则也是为了给PICO的发展铺平道路。
关于VR直播,字节已经将PICO和抖音平台打通,开启双端直播,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端直接观看VR直播,也可以通过VR一体机观看。在内容端上将PICO与抖音进行联动,字节的意图不难猜测,即试图打开VR用户天花板、激发VR用户的消费动力。
一方面,有望强化用户教育,进一步提高用户对于PICO VR的品牌认知。在具体的做法中,抖音为宣传PICO用了不少巧思——第一,在直播间上线VR开启功能;第二,在VR主播的直播间布景中突出“PICO”、“VR”等字样,更方便让用户在手机端观看直播时建立起对PICO以及VR一体机的认知。
另一方面,有望加速抖音用户向PICO VR一体机转化,分解部分VR设备销售压力。从去年以来,PICO就开始频繁出现在抖音开屏广告、热门综艺等线上平台,其线下销售网点也进入了一线城市商圈。花了那么多钱收购PICO,字节太渴望PICO产品能“卖得好”了,可现实是,PICO当前的应用生态并不完全成熟,玩家持续消费动力仍有所欠缺。
根据Wellsenn XR的最新数据,Pico在今年Q2季度销量达到26万台,在Q3季度销量降低为23万台。要推动上游PICO设备销量的增加,字节可能还需要在下游应用和内容端给予更多关注,积极扩大应用场景进一步带动终端设备销量。
而抖音端的主播和用户资源丰富,可以为VR直播快速输入更多新鲜血液,同时也能带动PICO VR直播的热度升高,对PICO销量或有一定助益。
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伴随着字节不断提升PICO的战略地位,其对VR的布局或会更加深入。从对VR直播的大力布局来看,在今年字节对PICO的扶持重点已经有了从最初的宣发阶段转向内容生态建设的迹象。
基于抖音强大的流量背景和精准的用户画像,可以预见,字节并不会止步于VR直播,其或会继续利用抖音来为当前内容相对匮乏的PICO生态,提供更加丰富的VR内容资源。
快手:技术跟上
从全景技术的视角来看,快手并不是VR直播赛道上的新手。
作为国内第一家率先支持全景视频上传的短视频平台,快手拥有了较为成熟的全景视频技术,且在平台的全景视频内容也已形成一定规模。数据显示,快手周活跃全景短视频消费用户已突破5000万,目前已覆盖风景、艺术、虚拟现实、游戏、健身等丰富多样的全景视频内容类型。
优势明显,快手将全景视频形式运用到VR直播中无异于顺水推舟。此前,快手借助全景视频技术举办“故宫的秋色”、“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等直播活动,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000万。
单就应用逻辑来说,VR直播与全景视频的适用场景有很多共同之处,比如家居、旅游等,而这些方面,快手在全景视频上也已聚集了一定的用户群体,很大程度上可以为VR直播减缓教育用户的压力。鉴于此,快手现阶段发展VR直播的重点更多是在于如何把全景视频技术平滑地运用到直播间中。
抖音有PICO,也就拥有了自研的VR技术优势,而快手因为缺乏自研VR技术的支撑,想要快速完善VR直播生态只能依靠第三方技术厂商的助力。
在2020年,快手就与Insta360影石进行深度合作,用户可以使用Insta360影石相机进行全景直播,并将直播一键推流至快手平台;在今年9月份,快手与飞天云动进行战略合作,对创作者和用户而言,此次合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全景直播技术与内容的结合。
具体来说,飞天云动可以为快手全景视频创作者们提供更为便捷的编辑工具,比如添加3D模型、特效等互动功能,创作者可直接将编辑后的内容直播推流到快手,大幅降低家居、教育、数字营销等多领域的全景直播门槛。
看得出来,快手急切于要把全景视频的成功路径快速复制到VR直播间当中。毕竟全景视频在各个领域成功实现落地,VR在平台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作为VR产业的其中一环,快手自然也希望VR直播也成为平台中的一大亮点。
视频号:优势复用
虽然相对抖音、快手而言,视频号在短视频及直播领域起势较晚,但一路走来,视频号的表现都很出彩,从短视频开局,再开启直播吸引各界大咖入驻,视频号都大有乘胜而起之势。如今集体开启全景VR直播,视频号也不落下风。
首先在流量上,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月活规模突破8亿,抖音为6.8亿,快手3.9亿。视频号依附在微信平台上,完全可以共享微信应用的用户池,赶超抖音和快手,同时为VR直播带来巨大的流量倾斜。
其次在内容资源上,视频号实现破圈的直播内容不在少数,比如去年年底的西城男孩westlife直播演唱会、五月天演唱会,今年的崔健、罗大佑的演唱会等,均吸引了千万级别流量。
而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号目前也有了明确的内容偏好,在今年的微信公开课演讲中,视频号官网曾表明要鼓励权威及机构进行原创,并重点扶持泛知识、泛生活、泛资讯方向内容,如体育、音乐等。
原本VR直播的适用领域非常地广泛,VR直播+教育、+体育赛事、+旅游......高度符合视频号着重内容生态发展的总体战略,伴随着虚拟现实产业的逐渐成熟,未来VR直播在视频号中的战略地位大幅提升也有可能。
好的平台可以作为VR直播撬动直播市场的支点,尤其在虚拟空间与现实连接愈加紧密的时代,借助视频号的流量踏板和内容资源,VR直播更有望迅速破局,成功跻身为流行的直播方式。
总而言之,在VR产业趋近完善的当下,VR直播逐渐成为了各短视频平台的标配,其沉浸式的体验正在不断放大快手、抖音、短视频对直播的想象空间,同时VR直播技术结合短视频平台流量优势,也为如今火热的直播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声量仍旧微弱
不过VR直播要想做大起来,似乎没那么容易。根据方正证券研报,VR直播目前在线观众不多、直播间量少。
一方面缺乏创新性内容,用户粘性不高。当前的VR直播类型多以网红的秀场直播为主,同质化的直播形式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在方正证券发布的《VR行业专题报告:PICO,VR直播的增长曲线》中提到,今年10月,PICO VR才艺直播观众时段平均在线人数为598人,单时段最高在线人数为7384人。内容相对单一,而且众所周知,现如今传统秀场才艺直播对用户的吸引力已然下降。
另一方面市场窄众化,难以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跨越。目前大家对VR认知度还偏低,VR直播尚未普及到全民范围。严格来说,VR直播仍是一个新市场,还需要在用户的开发和创造下很大功夫,可当前问题在于,用户对VR直播没有强烈的需求,在短时间,VR直播或只能处在小众市场生存。
当然,即便如此,抖音、快手、视频号对VR直播仍旧寄予很大的希望。
虽然抖音们明面上没有过多提及VR直播间与元宇宙的联系,但实际它们对两者之间的互通仍旧有所期待。毕竟相比于普通的直播间,VR直播里能够更好地展现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内容优势,为更多用户进入元宇宙敞开流量入口。
从元宇宙爆火以来,包括短视频在内的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尝试打造更多的元宇宙入口,而现在VR直播具备了发展元宇宙的诸多利好条件,抖音们或许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抖音、快手、视频号通过VR直播的形式来展示元宇宙内容也大有可能,至于未来VR直播会不会搭上元宇宙发展的东风迅猛起势,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刘旷”(ID:liukuang110)
作者:刘旷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