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 杨博宇 · 2024-07-01 18:01
富豪们的“秘密花园”也开始对外了。
刚刚卖掉篮网队部分股权的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又有了新动作。
据了解,蔡崇信创立的家族办公室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已经筹集了5亿美元资金(约合人民币36.35亿元),用于投资对冲基金和私人信贷基金。据称蓝池募集的这支新基金名为“Harborside”,出资方包括多个全球家办和一家大型主权财富基金。
2014年蔡崇信创办蓝池资本,用以打理阿里巴巴上市后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它大概管理了蔡崇信、马云和部分阿里高管的数百亿美元的家族资产,被认为是亚太地区家族办公室的天花板。
这次向外部客户开放资产管理服务,一方面意味着蓝池资本不再局限于家办业务,而是有更长期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全球LP追求分散化投资,增加债权类资产的趋势。
蔡崇信自去年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后,一直备受关注。他对内强力推动变革,拥抱用户和AI;对外积极发声,重拾投资者信心。这位被称为“阿里军师”的风云人物正与他的搭档吴泳铭一道力挽狂澜。
5亿美金投向对冲基金和个人信贷
一位内地的风投人士曾向媒体透露说:“蓝池是所有大亨中最大的家族办公室。”但到底有多大,这位受访者就没有进一步说明了。据此前《金融时报》报道,蓝池资本管理着马云家族部分资产约400亿美元、蔡崇信约100亿美元的资产。不过这一数据是出自2020年之前。
在《财新周刊》的一篇报道中,是这么描述它的:“在中国香港繁华的核心商业区铜锣湾,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和蔡崇信设立的MFO蓝池资本(Blue Pool Capital)的新址就位于其中一栋甲级写字楼,但门外连个公司的招牌都没有。”
神秘、低调,家族办公室一向被称为是富豪们的“秘密花园”。以至于在我查阅蓝池资本的成立时间时,都出现了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蓝池资本成立于2014年;但在不少外媒的报道中,这一时间是2004年。对于时间上出入蓝池资本没有对外更正。当然对于这条“5亿美元新基金”的消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但在有限的信息中,依然能描述蓝池的轮廓:
它持有香港证监会发布的9号牌照(资产管理类),主要投资方向为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房地产、对冲基金、医疗健康和Web3等领域。
除了蔡崇信之外,由两位合伙人,CEO利维·维斯伯格(Oliver Weisberg)与CIO亚历山大·韦斯特(Alexander West)共同管理。
利维·维斯伯格曾是知名对冲基金城堡投资(Citadel)前香港董事总经理,也曾任职于高盛,并在任职期间常驻中国平安和阿里巴巴。
亚历山大·韦斯特则是蔡在瓦伦伯格家族旗下投资公司Investor AB工作时的老同事。蔡曾在这家投资公司任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负责人,在创立蓝池资本时,他邀请了部分Investor AB的前同事加盟。
彭博社披露称这次的新基金,将主要投向对冲基金和私人信贷基金,这在蓝池资本的过往投资中也有迹可循。
比如,蓝池资本曾经投资过由Balyasny资产管理公司前亚太负责人埃文纳什·阿布拉罕发起设立的“泛亚州对冲基金”。也曾投资过私人信贷管理公司猫头鹰资本(Owl Rock Capital),该公司于2021年与戴尔资本(Dyal Capital Partners)合并,成立了上市公司蓝猫资本公司(Blue Owl Capital Inc),目前管理着超过1740亿美元的资产。
而这次计划再投这两类资产,可以看做是全球富豪资产配置的“大势所趋”。
据今年5月瑞银发布的《2024年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显示,增加对对冲基金的投资,已经成为全球家办的普遍选择。有三分之一(33%)的家族办公室使用对冲基金来分散投资,超过三分之一(38%)的受访者表示,对冲基金是第二受欢迎的降低风险的方式。
私人信贷业务在最近两年也大受欢迎。据Preqin收集的数据,截至2023年9月,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地区银行在内的236个有限合伙人向“私人借贷”机构提供了资金,这个数字是2017年的三倍多。
投中网曾发布《有头有脸的PE都去放贷了》《PE的尽头是放贷?》两篇文章,讲述了最近两年PE放贷的热潮:橡树资本、贝莱德、黑石、高瓴等巨头纷纷扩大私人信贷基金业务。比如,贝莱德另类投资主管Edwin Conway用“充满信心”四个字形容了她对私募信贷的态度,阿波罗全球管理Marc Rowan则说,“这是私人信贷产品募集的好时机”。
这一方面是因为债权融资的需求在增加: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传统银行在对外贷款上更为保守,而最近两年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又助推了对债权融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资本供给端的变化:在经济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全球的LP都在“减少权益类资产、增加债权类资产”。
所以很明显,蓝池资本也在顺势而为,寻求分散化和确定性更高的投资。
冰山另一角:投向医疗、金融、体育公司
当然,对于家族办公室而言,私募股权仍然是最重要的资产配置类别。
瑞银的《全球家族办公室报告2024年》显示,在全球家办的资产配置中,私募股权投资平均占比为22%(亚太地区家办为19%),而对冲基金、私人信贷只分别占到5%、2%(亚太地区家办平均为6%、2%)。
蓝池资本当然也不例外。工商信息显示,自2016年开始,蓝驰资本有22起公开投资事件(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22起投资中,医疗健康赛道的企业9起、区块链/金融6起、体育服务4起。(见下表):
来源:投中网整理
比如2018年,蓝池资本投资了华领医药E轮融资,这是一家研发糖尿病创新药的企业,半年后这家企业在港股IPO。同一年,蓝池资本还参与了生物技术公司腾盛博药的A轮投资,这家公司在2021年也顺利上市。
在区块链/web3等领域,蓝池资本投资过区块链游戏开发商Animoca Brands、Web3技术服务商Artifact Labs等公司。2022年底,估值高达320亿美元、世界第三大数字资产交易所FTX宣布破产,蓝池资本也是其重要的投资方之一。
而最近的一笔投资是投给了海湾地区金融科技独角兽、中东“花呗”Tabby。Tabby成立于2019年,去年11月完成2亿美元的D轮融资,除了蓝池资本外,背后还汇聚了威灵顿投资、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PayPal Ventures、美国红杉等一批顶级投资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在5年时间里获得了10轮融资,其中三轮是债权融资,债权共计融了5.5亿美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投资私人信贷基金,确实是一门热度较高的生意。
另外,蓝池资本的股权投资记录中,还有4家体育公司,分别是:职业曲棍球联盟Premier Lacrosse League、女子体育媒体JWS、“篮球/体育+人工智能”平台NEX Team、Web3体育平台Fast Break Labs。
在今年3月末,蓝池资本CEO 利维·维斯伯格在香港举办的全球投资峰会(Global Investors' Symposium)就发表了关于体育投资的看法。他指出,体育已然变成了一个资产类别,未来也是蓝池资本的投资重点之一。
如果你输掉了一场比赛,你必须重新站起来
利维·维斯伯格对体育投资大有信心,肯定也与最近那笔热闹的交易——卖出篮网队部分股权有关。
2018年到2019年,蔡崇信通过家族办公室,共计投入约33.5亿美元,买下了篮网队的100%股权和篮网队主场巴克莱中心。而在前几天,蔡崇信以58亿美元的估值,将篮网队部分股权以6.88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科赫家族。
这笔交易一经报道就备受关注。
一是因为NBA球队自带流量,而且篮网队现在的估值已经远远超过5年前的收购价,蔡崇信在这笔交易上无疑是大赚的;二是因为买方科赫家族也大有来头,该家族坐拥千亿美元财富,旗下拥有美国科氏工业集团,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沃尔顿家族。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去年出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后,一向低调的蔡崇信又回到了聚光灯下。
1999年,蔡崇信放弃580万美元年薪加入阿里巴巴,与当时一穷二白的马云一起创业,堪称中国商业史上的一段佳话。
随后的20年里,蔡崇信数次操盘战略融资,先后引进雅虎、软银、高盛灯顶级投资方,并一步一步将公司带向香港和美国上市,让阿里成为中国唯二、全球瞩目的互联网巨头。说一句“居功至伟”,也毫不夸张。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创业老臣退居二线,投投球队、搞搞公益,参加参加“课余活动”。打了20年的仗,还不让人享受享受么?
结果最近三年国内电商格局风云变幻,京东步步为营、拼多多强势崛起、阿里腹背受敌。自股价高点310美元跌去了7成后,其市值仅剩1740亿美元,比拼多多还低100亿。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怎么又变成了“三分天下”了?
这时阿里“军师”蔡崇信和少壮派吴泳铭重掌权柄,就颇有临危受命的味道了。
于是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市场不断传出蔡崇信的声音:一方面是深刻地自我反思,“阿里落后了,因为我们忘记了真正的客户是谁。”另一方面重振旗鼓,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重心,专注电子商务和云计算业务。
不过在最近的一系列访谈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还是他对体育投资的评论。当被挪威主权财富基金首席投资官Nicolai Tangen问及关于篮网队的投资时,他回答说:
“体育不仅教你纪律和努力,而且体育还教你如何在失败后站起来,如果你输了一场比赛,你必须重新站起来。”
如果说前二十年蔡崇信依靠纪律和努力,帮助阿里巴巴成长为一名巍峨的巨人。那么现在所有人都在期待,他将如何带领这位巨人“重新站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