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月薪24000元,AI究竟在取代劳动力还是辅助人类工作?

钛媒体 | 林志佳 · 2024-11-08 17:26

高盛曾预计,全球预计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包括律师、行政人员等重要岗位。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一文直指外卖平台通过算法压缩送餐时间,使骑手们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甚至越来越危险。同时,AI取代人类工作、自动驾驶取代千万司机等新闻不断刺激当前的“优化”环境。

那么,AI 究竟是取代劳动力,还是辅助人类工作?这成为了关键课题。

11月5日消息,钛媒体App获悉,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期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AI大模型对我国劳动力市场潜在影响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招聘的 AI 相关职业当中,大语言模型方面的自然语言处理职位数同比增速111%,深度学习岗位增61%,机器人算法岗位增76%,自动驾驶的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增49%,导航算法增47%。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中提到,2024年上半年,自然语言处理岗位的平均招聘月薪达到24007元,深度学习岗位月薪则达到26279元,比2023年同期增速分别为11%、2%,位列 AI 相关岗位前列。

很显然,随着ChatGPT引爆全球生成式 AI 创业热潮,AI 技术一面在提高人类生活生产效率,企业加大 AI 相关人才招聘和薪资力度,另一面不断用“智能化”取代人类部分模式化工作,失业(被AI取代)成为了无数打工人心中的阴霾,人们发现,AI 在自动化客户服务、编写文本、美术设计和生成代码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高盛曾预计,全球预计将有3亿个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包括律师、行政人员等重要岗位。

一位 AI 领域学者对钛媒体App表示,当前中国人才市场已经处于“结构性调整”当中,很多公司为了“降本增效”,开始用机器取代人类的工作,短期内造成行业人才供给不足,而长期来说,生成式AI对于人才市场和社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对钛媒体App表示,互联网是处在技术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变化的行业,因此对于大模型技术的接受和应用也更快,在相关岗位的招聘上更快做出调整,这说明企业和职场人都在积极应对技术带来的变化,而是否会出现新的用工模式变化暂时难以定论,但客服/运营、软件/硬件研发职位内部易受大模型影响的工作在明显减少。

学会投资“对赌”后,AI公司实施人才“对赌”

从尖端芯片到美元投资,中美之间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会愈演愈烈。而在 AI 领域,掌握预训练大模型技术发展的 AI 人才,已成企业之间争夺的对象,随着中美科技角力的加剧,顶尖人才资源的争夺战已然成为焦点,一场围绕人才的战略较量早已爆发。

海外方面,近期,微软AI副总裁、Phi小模型领导者Bubeck加入OpenAI;OpenAI CTO Mira Murati在离职后短期内成立了一家AI公司,已筹集超过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并且邀请多位OpenAI核心成员加入其中;“ChatGPT之父”、OpenAI联合创始人、前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辞职后创立的 AI 安全公司SSI成立仅3个月融资10亿美元,估值已超350亿元人民币。

国内方面,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技术负责人周畅近期被曝出离职消息;曾任职于旷视研究院的周昕宇选择加盟月之暗面;秦禹嘉被曝从面壁智能离职后,2024年初创立序智科技,数月后加入字节跳动大模型研究院。

原滴滴出行AI Labs首席算法工程师王磊(化名)更是被曝在一年多时间内从贝壳跳槽到两家“AI六小虎”公司,前阵子又回到了贝壳,每家公司都只待了几个月。

有相关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入职上述两家 AI 大模型公司之前,王磊其实是签署了“对赌”协议,大模型公司本希望让他带领团队实施大模型训练和研发工作,但最终发现他没有研发出来成果,而且团队使用了大量算力和数据转移工作,最终在友好协商下进行辞职。

钛媒体App了解到,为了将成本和研发落地最大化,目前头部 AI 公司和互联网龙头都已经开始与 AI 人才签署“对赌”协议,在某个时间段完成任务,否则自动离职,甚至要赔偿一定损失。因此,这种“对赌”已经从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走向了公司和 AI 人才之间的角力。

报告还显示,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的AI 发展水平更高,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领衔全国。其中,上半年,北京 AI 相关岗位数量占比19.1%,人才供给方面的AI求职人数占比14.3%,AI专利数量达到2.3万个以上,均居全国首位;而杭州是非一线城市中的“AI榜样”,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超8000个,位居全国第四。

图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教授胡佳胤在解读中表示,在AI时代,原地踏步的人将感受到更大的“威胁”,软件/硬件研发、运维/测试两大影响指数较高的职业,今年上半年较2022年的招聘职位数占比下降,但投递人数占比却都出现0.5个百分点左右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学习新技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则可能由于信息闭塞,没有及时获取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胡佳胤强调,供给端调整的滞后性是市场规律,但也给人们提供了抢先出发的契机。职场人在关注就业市场变化趋势的同时,尽早学习使用AI工具,并强化大模型无法替代的软技能,如创造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驱使AI,才能拥抱AI。

李强对钛媒体App表示,AI技术发展,在短期内造成某些行业的人才供给不足,但持续拥抱技术,AI和自动化技术会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向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如项目制或合同制转型,也会带来更多的高质量岗位。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时,大家也曾经面临类似挑战,但最后新技术带来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创造了很多互联网产业链上的相关岗位,如跨境电商已经替代了大部分的传统贸易。

62.3%的员工愿意工作5年以上,员工要稳定企业则要“生存”

当前整个一二级资本市场处于下行周期当中,复苏缓慢,而大环境趋势很多员工希望要更加稳定的工作。

11月5日,智联招聘针对职场雇佣关系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全国TOP100初选报告》显示,在2024年全国百强雇主入围企业中,62.3%的员工愿意在企业工作5年以上,较未入围企业高出12个百分点,较上一年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反映出新质职场中,员工对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感的需求日益增强,也进一步证明了优秀的企业(雇主)对员工忠诚度带来的积极影响。

以AI产业为例,很多企业依然需要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场“老兵”。

报告显示,目前 AI 相关岗位招聘当中,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岗位要求3-5年经验的占比达到34%左右,要求5年以上经验的占比达14%左右。而大模型相关岗位涉及编程、建模、算法优化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专业技术门槛较高,因此岗位学历要求高、人才需具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使得岗位的工作经验要求较高。

很显然,企业要熟练的技术人才,职场员工也希望要更稳定的工作,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需要在市场当中“生存”,这也是大厂不断优化员工、调整业务方向的重要原因。

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AI公司,11月5日,元戎启行创始人、CEO周光向钛媒体App坦言,如今中国多家企业竞争自动驾驶能力,说到底还是 AI 技术之间的竞争。“我觉得未来会特别残酷,今天其实已经有20-30家公司,都卷到了不要钱,它会存在很多竞争,不管是人才的门槛,那么还有窗口期的门槛,我认为这块不太可能会成为蓝海,能活下来的企业不会特别多。”

如今,加速AI化、数字化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发展趋势。

智联招聘报告称,2024年全国百强雇主入围企业中,70%的百强雇主独立设置信息化部门,相比2023年提升了9个百分点。据悉,今年2024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全国百强雇主的入围企业包括360集团、TCL集团、史密斯、北方华创、比亚迪、博世中国、交通银行、联想集团、蚂蚁集团、商汤科技、美团、宁德时代等。

展望未来,李强强调,很多员工如今开始关注企业的发展前景、工作氛围以及公平的用人原则,当然还包括个人的职场稳定感和安全感。因此,未来雇主企业需要提供超越传统的物质激励,更加注重营造健康的企业文化、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并建立更加公平透明的用人机制等,推动打造新质职场。

最新直播

热门活动

厦门人才企业榜暨“创道至简”创投领袖高峰论坛

  • 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厦门市高层次人才发展中心、厦门日报社
  • 厦门
  • 2024-11-21

2019香港金融科技周

  • 香港投资推广署
  • 香港
  • 2024-11-21